“也罷”,範炎中笑道:“這事就這樣定了。師本來信說他已經前往端州出任觀察使,家中托你夫人照料,誌昌這孩子父親不在身邊,學業可不能耽誤,你要趕緊寫信。”
“是,弟子晚上就寫信,夾在寄給太子的日記中一同送去,最遲半個月就能到京城。”
“日記?”
江安義笑道:“我被貶到富羅縣,為了讓天子和太子不忘記我,就取巧將平日所見所聞寫成日記,寄於太子。如今看來不光太子喜歡,天子也能從日記中了解我的作為,此乃一舉數得的好事。”
範炎中罵道:“你小子儘是鬼點子,師本為人過於方正,老夫擔心他日後和我一樣,受人排擠,你是師弟,要照看他一二。”
還能說什麼,江安義恭聲應“是”。
話題談到京城,自然免不了提取年初天子下派遣二十六名京官到地方任縣令之事,範炎中搖頭歎道:“‘合稅為一’雖是良政,但時機過早,安義你在富羅縣行此政,是因為富羅縣良田少,沒有大地主,沒有大權貴,適宜推行。而且安義你經過深思熟慮,事先清理過吏治,又樹立起權威,所以方能成功。至於天子派遣的那些官員,多半沒有在地方任職的經驗,冒然下去,不要說推行‘合稅為一’,能保住以前的稅賦就不錯了。最怕就是這些人隻要政績,不顧百姓死活,強行征賦,屆時民怨沸騰反而不可收拾。”
江安義想了想道:“這二十六人我大多數認識,以平日交往的情況來看倒都是些能乾、肯乾之人,隻要不冒進,徐徐圖之,三五年內應該能讓‘合稅為一’之政推行到位。”
鄧浩南搖頭歎道:“安義,恐怕彆人不是這樣想的。宦海行舟,不進則退,有多少人能沉心靜氣等
個三五年?特彆是安義你今年推行‘合稅為一’出了政績後,這些人哪肯落在你後麵,你能將稅賦翻三番,就有人要翻五番,甚至翻十番,隻要天子高興,百姓的死活哪有人放在心上。”
“我已經奏報天子,稟明推行‘合稅為一’之政要因時、因勢、因地而異,慎而處之,方能不取利於前遺害於後。”江安義遲疑地道:“天子遣這些人出京,應該會有所交待吧。我聽說段大人在楚州推行‘合稅為一’之政並不順利,前車之鑒,這些人應該會慎重吧。”
範炎中歎息道:“當今天子還是太子的時候,我曾做過宮中的侍講,對天子的脾氣很了解。天子是個聰明人,對與錯分得清,不過卻有急於求成的毛病,總想著能成為千古一帝。昭帝,宣帝時期民生凋敝,社稷不穩,致有元天教之禍。當今天子勵精圖治,天下呈現中興之像,不過積重太久,怎能輕易根治。更何況北有大漠虎視中原,西邊連年戰火不斷,元天
餘孽和苗疆又不時跳出來扯扯後腿,天子也難啊。”
鄧浩南深有同感地點點頭,道:“禮部侍郎鄧懷肅寫給我的信中提到,宮中自天子即位以來便沒有修葺過宮殿,用度也一減再減,當今天子是明君啊。鄧侍郎在信中透露,據傳安義的‘合稅為一’之政天子有意留給太子執政時才實施,可是化州戰火將國庫消耗一空,打斷了天子的計劃,天子不得不提前推行‘合稅為一’之政,就是想能充盈國庫,讓國家能平穩維持下去。”
“這樣一來,便有如行走在懸崖邊緣,一個不好就有人亡國滅之危啊。”範炎中手撫白須,憂容滿麵,雖然被強行致仕,但此老的憂國憂民之心絲毫未減。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亭中安靜下來,花叢中傳來蜜蜂的“嗡嗡”聲,為誰辛苦為誰忙。
江安義受不了壓抑的氣氛,長身而起,慨然道:“世道艱難,正是吾輩奮勇向前之際,豈能因難而
畏縮,激流搏水,方顯英雄本色。”
“壯哉此言。”範炎中和鄧浩南相視而笑,舉起杯道:“當為安義浮一大白。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