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鄭國有拜月祈福的風俗,富貴人家登高樓觀賞歌舞、徹夜飲宴;文人士子泛舟河上、吟詩做對;普通百姓也會買上一壺桂花村釀,幾盆瓜果,吃著月餅,一家人說說笑笑,暫忘辛勞。中秋賞月,離不了吃食,月餅和西瓜必不可少。講究的人家將西瓜切成蓮花狀,瓜果擺放出五顏六色,至於月餅要分而食之,根據家中人數,哪怕不在現場,也要算上一份,取團圓相聚之意。
八月十五,月上柳梢,一片清輝卻被滿街的紅燈籠奪去了顏色。大街小巷洋溢著歡聲笑語,豪門門前搭成燈樓,擺放出各種形狀,引得行人駐足觀賞;小孩手中拿著兔兒燈、花鳥燈、走馬燈蹦蹦跳跳地跟在父母身邊,點點螢火彙成河流;不時有煙花在空中釋放出燦爛,讓那月色越發顯得清冷孤單。
一隊人馬出府衙往西,前往棲仙樓。看著街上熱鬨的景向,華司馬歎道:“安義來化州兩年,會野
府大治,此等歡慶場麵我在化州已有十多年未曾見過。”桂花香中,江安義騎在木炭身上顧盼自雄,這感覺就像當年高中狀元披紅掛彩誇官遊街般驕傲、自得。
來到棲仙樓前,一群人已經迎了出來,為首的正是寧府太爺寧波。江安義下馬,帶著府衙大小官員上前寒喧,眾人說笑著往裡走。身為店老板,湯傑是夜宴的總指揮,見眾人踏上紅氈,急忙喊道:“奏樂。”
悠揚的樂聲音響起,歌女齊聲唱道:“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大紅燈籠和彩燈將酒樓裝點得明亮輝煌,如披雲霞,舞女們個個濃妝豔抹,衣著華美,舞姿優美動人,真如歌中所唱,“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看到江刺史一臉沉醉,寧波拈須笑道:“江大人這曲《水調歌頭》今夜必定有無數人吟唱,至此以往,千年以後,此曲依然傳唱,安義之名必定名留青史。”
江安義高興地放聲大笑,身旁眾人紛紛湊趣誇讚,馬屁和諛語齊飛之際,有如身在雲間。
楊思齊站在棲仙樓前的廣場上,看著樓前斑駁陸離的彩燈,笙簫樂器的演奏之聲隱隱傳出,歌聲婉轉動聽,有如天籟,高樓之上歡聲笑語,便是仙人在縱情歡娛了。
江安義的這曲《水調歌頭》傳揚甚廣,楊思齊也會背誦,聽著樓中傳出“千裡共嬋娟”歌詞,嘴角泛出冷笑。月有陰晴圓滿,江安義想借中秋節營造出普天同慶的盛世景象,自己偏不能讓他如意。
身邊不時有拿著折扇、提著燈籠、攜妻帶子的百姓路過,一個個喜笑顏開,歡笑聲落入楊思齊的耳中分外刺耳。楊思齊潛在化州有一年多,親眼目睹了百業凋零、百姓流離失所的化州逐漸變成現在的樣子,雖然身為對手,楊思齊對江安義也深為佩服,可惜道不同不能為友。
劉師曾經說過,遭受兵亂的化州百姓衣食無著,生活困苦,對朝庭充滿憤恨,正是元天教收攏民心
發展壯大的機會,特彆是那些失孤的小兒,能夠收聚加以調教,便是元天教將來的骨乾力量,可是江安義設立了慈幼撫孤院,讓元天教的打算落到了空處;化州缺銀、缺糧,無力支撐安西都護府的兵馬所用,所以安西都護府才將大帳設在並州,這讓西域軍有充分的時間入侵,如今商路暢通,邊市稅賦劇增,而邊陲屯田取得成功,安西都護府很有可能會移師化州,屆時再要入侵難上加難。
想到自己在合城縣破壞屯田功敗垂成,楊思齊的眼中閃過厲色,所有的這些都因江安義所起,鄭之良才、我之大敵,安義不除,諸事難為。
戎彌國會盟失利後,組成聯軍東進化州的計劃擱置了下來,劉子維召集眾人商議對策,楊思動對自己的失敗很不甘心,提議要再潛入化州采取殺官、放火、劫庫等舉動,攪亂治安和人心。
劉子維搖頭道:“此舉隻能取一時之效,引得百姓反感、鄭國朝庭注意反而因小失大,再說你到化州殺人,龍衛也可來戎彌殺人,相比之下我們更處於
劣勢,也不合江湖規矩,此事不可。”
丹元子道:“聯軍東進之事雖一時受挫,但看戎彌國的舉動,正在對屬國施壓,戎彌國主東進之意應該未改,這對我元天教來說不見得是壞事。戎彌國主答應劃分給我教十個縣,是要我教破壞屯糧,裡應外合打開關卡和城門,如今破壞屯糧失利,當初的允諾怕要變卦了。”
“不錯”,劉子維皺著眉頭道:“我教素與二王子親近,如今二王子被禁家中,戎彌朝堂上沒有人替我教說話,我怕夜長夢多。”
丹元子道:“虎敢此人雄才大略,打定的主意不會輕易改變,戎彌這方不用太過擔心。隻是我教在化州勢力薄弱,一旦戰起,不能依約打開城門關卡,戎彌國必然要失信。所以靠人不如靠己,青山水寨起事時我沒有出現,化州龍衛應該不認識我,我想帶幾個得力人手進入化州,聯絡失散的舊眾,並伺機傳教、壯大勢力等候時機。”
楊思齊作為元天教第一戰力被劉子維派來保護
丹元子的平安,進入化州後幾人得知會野府中秋節慶,丹元子帶著楊思齊等人在會野府西市演了一場神鬼戲,果然哄得百姓深信不疑,奉為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