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方仕書寫完,江安義趕緊接過筆,在筆洗中將毛筆洗淨掛好,試探地問道:“方公,你與楊侯爺
是舊友?”
方仕書眼中露出緬懷之色,歎道:“是二十多年前的往事了。”
江安義連忙替方仕書斟滿茶,雙手捧著奉上,方仕書看著江安義一副孺子可教的樣子,接過茶喝了一口,緩緩地道:“二十多年前,天子還是太子,楊祥亮是東宮兵曹,老夫則是東宮一名主事,與楊祥亮有過一段交往。那是楊忠武還是奶娃兒,老夫還抱過他,這小子怕是不記得了。後來楊祥亮前去安南都護府任職,老夫就任地方為官,一彆近二十年,再也沒有見過麵,不想卻因這奶娃兒要相爭一番。”
方仕書不勝唏噓,簡短地說了幾句便住口不談,江安義雖然想從方仕書嘴中多聽一些內幕,但方老爺子意興闌珊,站起身來叮囑道:“安義,老夫與你相處兩載,對你的為人是了解的,你拳拳為國愛民之心不在老夫之下,更難得的是有想法能辦事,實是化州百姓之福,將來或許是天下百姓之福。此次楊忠武有意為難,尚不知是否是安西都護府所為,老夫本想
讓你暫且退讓,現在想來是老夫想岔了。是非對錯不容退讓,安義隻要你做的不錯,老夫堅定地站在你這邊。”
江安義已經知道方仕書來曆不凡,剛才的幾句話就知道此公是天子夾袋中的人物,彆看官職僅是化州彆駕,說不定在天子心目中的地位比楊祥亮還要高上幾分。有這樣一位前輩照看自己,江安義心中感激,恭恭敬敬地鞠躬道:“多謝方公美意。”
方仕書擺擺手,道:“我助你並非私心,不值相謝。信你讓人寄出,府中還有事,我先走了。”
送走方仕書,江安義叫來小吏,把信裝進公文袋,蓋上刺史官印,交給小吏吩咐他儘快寄出。小吏拿信前去驛站寄信,江安義和方仕書都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這封信是方仕書所寫,蓋的卻是刺史的大印,所以當這封信寄送到安西大都督楊祥亮的手中時,卻生出了波折。
官府的公文通過驛站寄送,像這種尋常的公文是二百裡一天的速度,信從會野府到達武陽府僅僅花
了三天時間,這個時候楊忠武的隊伍離武陽城還有一百多裡的路程。
楊祥亮撕開信,起先以為是江安義稟報都護府駐址建設情況,不料滿紙都是痛罵之言。楊祥亮氣得重重地一拍桌子,騰地站起身,抽出腰前佩劍,要將那封信砍成碎末。
手握在冰冷的劍柄上,楊祥亮的心冷靜下來,這封信的語氣不像是江安義的,重新拿起信,翻到最後一頁,最後寫著“方仕書敬告”五個字。楊祥亮哈哈大笑,笑罵道:“原來是這個‘方腦殼’。武兒這次去化州,我一下子忘記交待讓他經過會野府時去拜望,這個‘方腦殼’挑理了,想是記恨當年新買的儒衫剛穿上就被武兒一泡尿淋得透濕。哈哈哈,這個‘方腦殼’,在化州做彆駕,也不知道來看看我。”
楊祥亮將劍歸鞘,重新坐回椅裡,翹起二郎腿笑吟吟地重新再看信,越看眉頭越緊,心中暗思,看這信不像是在開玩笑,莫非武兒真的在會野府大肆搜刮,弄得烏煙瘴氣,連龍衛都驚動了?
“來人”,楊祥亮吼道。帥堂外兩名旗牌搶身進來,拱手道:“伺侯大帥。”
“楊忠武可曾歸來?”
兩名旗牌互望一眼,左首之人稟道:“尚未。”
“可知何時歸來?”
“不知。”
楊祥亮一皺眉,這次派武兒前去化州查看駐軍地址,按說五天前就該回返了,莫不是真的在會野府置了宅子、養了女人?
兩天後,楊忠武的車隊出現在武陽府的東門。還未入東門,一哨人馬就迎了過來,楊忠武認識帶隊的劉旗牌,笑道:“劉旗牌,這是要去乾什麼?”
劉旗牌在楊忠武前勒住馬,道:“少帥,奉大帥之命護送你回帥府。”
“父帥這是搞什麼明堂,這兩步路還專門派你來接我。”楊忠武笑嬉嬉地道:“晚上我請劉哥到會喜樓喝酒,這次我從化州帶回了幾壇好酒來,叫上哥
幾個一醉方休。”
劉旗牌麵露苦色,衝著楊忠武擠了擠眼睛,道:“大帥有令,不準耽擱,少帥您請吧。”
楊忠武這才發覺自己這二十多人被那哨人馬圍在中間,像是押送般向安西都護府的帥堂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