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五章文治盛事(2 / 2)

變臣 宇十六 4271 字 10個月前

旨意傳出,士林一片沸騰,對修典之事趨之若鶩,這部《文華大典》注定會成為流傳萬世的著作,千百年來在青史留下數行文字的有幾人,如果能有幸參與到《文華大典》的編撰中,在這部著作上留下姓名,那比在浩若煙海的史書中翻尋要容易的多,也輕快的多。

自打韋義深致仕,齊國威便沒了上進之心,他知道天子石方真並不看重自己。後來孔省成為右相,他接任秘書監左監,太常寺少卿李好古成為右監,天子有事通常直接問詢李好古,他這個秘書左監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鬱悶了一陣齊國威想開了,自己已經快到花甲之年,平平安安地混幾年便告老回家,沒想到天子派了他這樣一件大事。

人逢喜事精神爽樣,齊國威將秘書監的事務一股腦地丟給李好古,自己帶著幾名親信坐鎮在文華閣,專心處理編撰《文華大典》一事。從挑選編撰大典的官員、文人,到過問書籍收集的情況,安排辦公的場所,催撥銀兩,事無巨細地過問。

田守樓在信中講述了要想入選編撰可不易,除

了少數名氣大、份量重的人物外,齊左監可是嚴格把關,被人戲稱“非禮莫進”。典客署令包立銘自以為是狀元及第,編撰大典肯定少不了他,結果得知禮部員外郎丁楚已被選中,他卻仍在核查之中,忙花二百兩銀子買了幅前朝名士所畫的煙雨圖到齊府拜望拜望,第二天果然就審核通過了。

京中官員都知道這位齊左監是個雅人,喜好字畫古玩,於是前朝名家字畫、古玩珍寶像大白菜般地送進來,齊國威專門騰出一間屋子堆放,很快就要準備第二間了。滿屋的字畫都來不及觀看,齊國威既欣喜又忐忑,盤算著有空挑一些好東西給太子爺送去。編撰《文華大典》是太子所提議,飲水思源,這個揚名發財的好機會是太子給的,到東宮感謝是應有之義。再者收了這麼多好東西,總覺不安,禦史台因為魯從茗之事氣焰全無,一時間肯定顧不上自己,但還是向太子表示一下心意,有太子照應比什麼都來得穩妥。太子攝政以來,天子已經多次嘉許,此次提議修撰《文華大典》得到士林一致稱頌,楚安王審結江南轉運司一案的風頭也被太子壓過。

身為文人,江安義對修撰《文華大典》頗為上心,慨歎道:“可惜我不在京中,要不然以我崇文館直學士的身份,一定可以入選為大典的編撰。”

張克濟啞然失笑道:“主公注定要名垂青史,何必跟那些書蟲一爭高下,與其爭那些虛名,還不如為百姓做些實事。”

江安義笑起來,張克濟的恭維讓他身心舒坦,將他與那些不務實業的人區分開來,這也正是江安義對自己的期許,將來在史書上留下的不是狀元郎、詞仙之類的聲譽,而是治世有方能臣。

“文治武功,粉飾太平,再多的華章也掩蓋不住鮮血和屍骨,林華縣城外萬餘屍骨未寒,太子和群臣就急著替天子歌功頌德了。”張克濟譏諷地嘲道。

對於張克濟的悲憫江安義不以為然,在他看來張先生經曆過巨變,看事情有失偏激,由亂到治是必經途徑,當今天子勵精圖治,境外向北用兵威攝漠人,黔州苗人降伏,西域諸國不敢東侵;境內任用賢才乾吏、抑製世家勢力,清仗天下田畝、推行合稅為一,天下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林華縣的動亂不過是

場意外,而且很快平定。

如今國富民強,正是修撰《文華大典》彰顯文治的好時機,等待北定漠人之際,文治武功再建太平盛世,自己追隨天子建功立業,與有榮焉。

張克濟看出江安義的不以為然,暗歎一聲沒有繼續說,主公早年雖然困苦,但年少及第後仕途順暢,天子信寵、治政有方、士林稱道、家業興旺,太多的幸事集於一身,難免有些飄飄然。

一帆分順並不見得是好事,主公此次進京任官恐怕遍地荊棘,不找個好謀士相助恐怕要吃虧,就怕主公受到打擊後像自己那樣一蹶不振。

張克濟的手撫在銀麵具上,即使是六月盛夏,冰冷的寒意仍讓人心憟,暗中打定主意,如果主公找不到合適的謀士,自己在年前便隱在馬車中悄然進京,替主公分憂解難。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