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村長笑笑,就帶他在村裡轉著,也把村子的情況介紹著。
這裡叫周山村,顧名思義,四周環山而來。
因為地理位置關係,這裡進行農業生產比較艱難,再加上和外界聯係困難,即便是之前公社時期,周山村也被特許自給自足。
這裡大多都是種玉米、土豆類的經濟作物,有些緩坡上也種有茶葉。
大米因為對水源要求比較高,他們隻能在村子附近的山穀裡種一點,產量少根本不夠吃。
所以每年他們都是把玉米、土豆和茶葉拿去鎮上糧站換錢換票,然後再買大米回來。
改革後的近幾年,政策放寬以後,村裡的年輕人紛紛出去打工賺錢,勉強維持家裡的生計。
但是相比生活艱辛,這裡通往外界的路才是難題。
“你們平時進出是翻過山頭,還是另外有路?”吳陽聽他提起路,就忍不住問著。
既然他們每年都要帶農作物進出山裡,不可能從山頂翻下來,應該還有其他路才對。
“有另外的小路,雖然我們村是四周環山,但是老天待我們不薄,在村口有一條大山縫,我們就從那個山縫繞半座山出去。”
“那條路不方便嗎?”吳陽輕聲問道。
“說是路,其實就是我們踩出來的,除了地上不長草以外,和山裡其他地方沒有區彆,我們又不會修路,進出實在是不方便。”
吳陽聽了他的話點著頭,隨後就讓他帶大家去村口看看。
兩人在前麵小聲說著,林小歡幾人就在後麵跟著。
她心裡有些困惑,本來還以為住在這裡的是少數名族,他們因為風俗和祖輩信仰不願走出大山。
可他們不是,那既然這裡不方便,為什麼不乾脆搬出去生活?
還真是奇怪。
到了村口位置,吳陽看了看四周,發現正如劉村長所說,那就是一條被人走出來的山道而已,因為要避開樹木,那條道彎彎曲曲地向外延伸著。
看來等施工隊的人過來後,大家首先要做的就是砍樹。
因為劉村長也要下山去接人,所以大家轉了一會就一起從小路下來。
“劉村長,我剛剛看了你們村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種菜,我們這次過來,白天幫忙修路,晚上就駐紮在山外腳,不過飲食可能還要麻煩你們。”吳陽和劉村長邊走邊聊。
“當然,你們過來幫忙,吃喝都是我們村管了。”
“不用客氣,我們都已經安排好了,不過每天要從你們村買點蔬菜。”
劉村長一聽有安排,想著當兵的都有自己的規矩也就不強求,但是這買菜的錢肯定不能要的。
“行,你們需要什麼儘管來我們村挖,這錢就不用了。”
“劉村長,我們部隊有紀律,不能白拿你們一分東西,你要是不肯要錢,這菜我們隻能再想辦法從其他地方弄了。”吳陽很認真地開口回著他。
這附近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他們要是不從村裡拿菜,也就隻能去郊區那邊看看了,這不是給他們找麻煩嘛。
所以他立刻笑道:“好好好,都聽長官的。”
隨後,吳陽又詳細問了這山裡的情況,尤其是夜晚有沒有危險動物出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