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舅餘哲煦的調令,終於下來了。
六月十五號,他就要趕往秦嶺軍區報道了。
他在這邊,如今是旅長,調去秦嶺那邊,也是旅長,屬於平調。而且,他跟秦嶺這邊的某個旅長,十分巧合的,竟然還是對調。從京城調往秦嶺,比從秦嶺調往京城,要容易的多了。
所以,他提出的申請,並沒有人刻意下絆子,可以說是比較順利的通過了。調令是在五月中旬就下達了的,各種工作交接完畢之後,就到了六月十號了。
臨走之前,他帶著妻子兒女,去杏園跟父親彙合。
餘一凡等這一天,已經很長時間了。
退休了的日子,可真不好過啊!
雖然,在京城裡,還有好些老戰友,老朋友。可是,偌大的京城,想要每天聚在一起,聊個天,下個棋,散個步,卻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首先,他如今沒有專車了,想要去哪裡,必須乘公交車,或者是出租車。要不,就乾脆是走路。自行車,那是不用去想,即便他想要騎自行車的,顧雲開跟小譚,也是絕對不會允許的。
如此,經常出行去會友,就不方便了。
如果連禾苗跟孩子們沒有離開,他也不會覺得日子難過,畢竟禾苗這個外孫女很開朗,很體貼。孩子們也活潑可愛,又跟他很親近。
禾苗這一走,饒是杏園夠大,有散步的空間;生活設施很齊全,住的很舒服。身邊,還有三個可以信任的人,無微不至的照顧他。
可是,這樣的日子,一天兩天還行。時間長了,也就會覺得很漫長,很孤單寂寞,仿佛在熬日子似的。
他的心,早已飛向了秦嶺,飛向了小河邊的那個連家小院。在那裡,有女兒梨花,以及幾個小外孫。大女兒蘭蘭一家,還有老友沈霆,就住在小河的對岸,想要見麵,隨時都可以聚在一起。
老三調過去,老三媳婦跟幾個孫子孫女,也可以每天陪伴在他的身邊。
秦嶺軍區,也有不少人,跟他是老戰友。
去了那邊,有的是親朋好友,可以一起打發時間。甚至,還可以聚在一起,把日子過得精彩一點,幸福快樂一點。
不得不說,禾苗跟他描繪的、安排的晚年生活,還是很美好的,還是十分值得憧憬的。
位高權重的日子,他早已不流連了。
人到晚年,就希望過上兒孫繞膝,平安喜樂的小日子。
這一天,正午時分,杏園的門鈴響了。
“老首長,一定是餘旅長他們來了!”小譚興高采烈的去開門,話說期待去秦嶺的,他也算是一個。
山裡出身的苦娃子,對大都市的生活,不是很習慣。也幸好,杏園是大宅院,不是筒子樓。不然的話,他早就覺得日子很難熬了。
果然,來到大門口,通過門上開的小口,小譚看清楚了,按門鈴的,正是餘哲煦一家人。
“首長好!老首長等你們好久了呢!”小譚首先敬了個軍禮,接著又熱情的說笑著。
“爺爺也盼望著我們來呀?”十六歲的餘亮, 眼裡滿是喜悅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