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1 / 2)

李世民躺在湯池中,愜意地靠在池壁上,難熬的災年總算是過去了,有了後世人對付旱災的支招,哪怕未來一年還是旱災他也不怕了,更不要說史書記載今年是個好年,天下大熟!

熬過了糟糕的一年,李世民打獵的癮子上來了,作為皇帝如今可不能輕易禦駕出征,總要給臣子一個出頭的機會。

這打獵便成為李世民發泄精力的愛好。

盤算著今年幾月出巡,他突然想到李靖此刻應該生擒頡利可汗了,也就是說他很快能欣賞到頡利可汗的舞蹈了?

可惜這一幕不能在光幕上分享,他巴不得曆代曆朝皇帝能看到。

始皇帝牛吧?

他滅掉匈奴沒有?

漢武帝厲害吧?

他滅掉匈奴沒有?

千古一帝裡隻有他——李世民上位才四年就滅掉了突厥!

這突厥可不比匈奴差個一星半點!

這功績是一點折扣都沒打!

躺在湯池裡,李世民越想越開心,不由樂出聲來。

再次惋惜光幕不能分享他的英姿和頡利可汗的舞姿,李世民晃了晃腦袋,惋惜了一會兒,等泡到手指發皺,他才從湯池中起身。

一旁早有宮女急忙上前幫他擦拭身上的水滴,又趕忙為他披上大氅。

湯池外麵的隔間已經燒起了地熱,自打暖炕出現在光幕上後,大唐掀起了一陣造地熱的浪潮,貴族用青磚陶瓷來造,窮人就用黃土。

再加上石炭的用處也被尋摸出來,造在外間不用擔心碳毒,這種廉價時間又長的燃料很快風靡了關中,又隨著時間流向關外。

今年冬日大雪覆蓋,往年要是這般,李世民恐怕得擔憂凍死的百姓,可今年長安城附近幾個縣竟然少有來報有人凍死。

這可真是太罕見了。

李世民本來以為是謊報,還派人去查了。

等調查的人彙報他才知道原因。

原來暖炕雖好,石炭價格也便宜,可還是有許多百姓燒不起過冬的石炭,便幾戶湊在一起建一個大的暖炕,後來甚至發展到一整個村子更是抱團過冬,大家你湊點我湊點買石炭,實在出不起這個錢的也砍了木材來湊數。

就這樣原本一些沒能翻修房頂,本該死在大雪下的人都活了下來。

暖炕是民間在用,換到皇宮自然不需要這般節省。

皇宮不缺能工巧匠,暖炕很快變成了地熱,一些宮室被翻修,比如大安宮太上皇的寢宮,比如皇帝甘露殿,皇後的立政殿。

其他妃子倒沒這個資格,不過修個暖炕還是可以。

至於湯泉隔壁的地熱,用的不是炭火,而是鋪了銅管,用湯泉的熱水穿梭而過,是以這裡溫度不冷不熱,也不太燥熱。

李世民飲了清水,等身體溫度上來,才還上衣裳披著大氅出門。

門外滿地都是雪,有宦官搓著手在掃雪。

李世民停住片刻,回

想起天音,吩咐左右近日多備一些薑湯供宮人飲用。

話音一落,他就看到附近宮人麵露驚喜之色。

離開湯泉,李世民沒去立政殿。

皇後好不容易答應不再生子,專心養身子,這半年來一直喝湯藥,哪怕李世民前去立政殿,也被她往外推。

當然更多時候李世民還是睡在立政殿,純睡覺那種。

想著有一段日子沒進後宮了,李世民腳步一轉往後宮走去。

楊妃看著兒子,眼露出慈愛之色。

有宮人回稟聖人往她宮裡走來,楊妃眼裡閃過怨恨之色,想來沒有任何一個人在知道自己兒子未來會死在丈夫大舅子和嫡子手裡,心裡都很難不生出情緒來。

她強忍著不耐,先柔聲吩咐兒子回側殿。

剛滿十歲的李恪眼裡露出失望,他已經很久沒有見到父皇了。

這裡得提一下,李世民雖然寵愛嫡子,但是對庶子態度也不差,在沒有比較下,年幼的李恪對父皇還是很向往。

一聽說李世民要來,李恪忍不住開口,“兒子想父皇了。”

楊妃眼裡流露出複雜之色。

恰在此時門外傳來爽朗的笑聲,“讓朕瞧瞧誰想父皇了?”

“父皇?”

李恪驚喜地看向門外,很快壓抑住激動,向李世民行禮。

“兒臣見過父皇。”

李世民走進來拍了拍李恪的腦袋,然後開始詢問他功課。

史書上記載這個兒子資質不錯,他甚至考慮過立他為太子,可實際上李世民明白自己絕無可能這樣做。

不說李恪有隋煬帝的血統,就光是立庶就亂了綱常。

老李家奪位本來就已經很難了,沒必要給後世子孫再增加難度。

況且若立了李恪,他的嫡子該如何是好,當時還活著的青雀和雉奴可就不能活了,更不要說朝中一大批反隋的朝臣也不可能允許下一任皇帝擁有隋煬帝血脈。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