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2 / 2)

【楊堅建立的隋朝是曆史的一個分界線,這裡簡單提一下楊堅的功績,大家應該就知道西方人為何給楊堅這麼高評價。】

楊堅神色突然振奮起來,他為何努力建設大隋,不就是想要洗清欺負孤兒寡母的汙點了,除此之外也想在這個世界留下足跡。

大隋滅了又怎樣?他已經達成了目的。

【首先,楊堅建立的大興城,在城中設了“市”,鼓勵商業發展,大家應該知道鼓勵商業發展,能夠最快地讓一個地方繁榮起來,同時還能聚集大量財富,這在曆朝曆代隻有隋和兩宋做到了,這兩個朝代也是最富裕的朝代,其他朝代都是打壓商業,壓縮商業發展。】

【不說兩宋,隋文帝楊堅支持商業發展,絕對是開天辟地頭一回,支持商業以外還統一了貨幣,統一了尺寸、鬥量,做了改進。上一個乾這事的是誰?大家應該知道。】

光幕白底黑字列出隋文帝的功績。

李世民嗤笑一聲,“這些是楊堅的功勞嗎?隋朝那群開國功臣都上哪去了?”

他就不一樣了?_[]?來[]_看最新章節_完整章節,說是臣子的功勞他絕對不貪。

【除此之外為了增加百姓營收,楊堅還將鹽池拿出來共用,沒錯唐朝沒有將鹽政收為國有,是從隋朝開始的。】

沒錯,他就是這樣一個善於吸收良好製度的人,隋朝會滅跟製度無關,完全是便宜嶽父自己玩崩了,好的製度就是要繼承下去。

如天音所說這些可是頂尖精英群體共同努力建立出來的製度,有些還是幾l代推演改革出來。

哪個千年世家沒有點根底?

真當是匆匆拿出來的製度會這般嚴謹,能傳世?

【鹽政絕對是古代朝廷的一大收入,楊堅為何要放棄這部分利益?當然是他不缺錢,隋朝的富裕,唐朝可是花了一百年才趕上。】

【楊堅除了完成大一統以外,還廢除了鮮卑文化,將自己和朝中大臣改回漢姓,為民族大融合作出了巨大貢獻。】

【打突厥,吐穀渾,讓突厥將中原皇帝視為“聖人可汗”,這是漢武帝都沒做到的。】

劉徹羨慕到口水直流,這隋朝怎麼會這般富裕,楊堅到底是怎樣做到的?

【在促進商業發展的同時,楊堅還采用了均田製,按照人口分地,耕種一年後歸還國家,隋之前幾l百年戰亂,千裡荒野,這些田地被耕種,百姓得了能夠生存下去的糧食,也為隋朝積攢了糧食,楊堅命令各地修建糧倉,這些糧倉到隋煬帝時期不夠用了,又建造了四大糧倉,每個糧倉都能存儲兩到三億斤糧食,所以這些糧倉到唐太宗時期還在使用,唐太宗努力了二十多年才填滿。】

均田製!

劉徹瞪大眼睛,還能這樣玩?

【這也是楊堅看不上鹽政那點收入的原因,因為他能從其他地方弄到錢。】

【楊堅的開皇之治還廢除了“九品中正製”,罕見地增加了殿試為科舉製打下了基礎,還創建了五省六部製,加大中央集權,科舉製和六部製可是用到了一千年後的清朝,有哪個製度能用到這麼長時間?哪怕後世皇帝有改革,也都是在五省六部製的基礎上改革。】

【除了這些他還刪除了法律上一些嚴苛法令,改革了漢朝以來的不符合時宜的法律。】

“不符合時宜?我大漢法律哪裡不合時宜?”

彆以為隻有隋朝開國有一群精英,他大漢開國也有!

【最最重要的是隋朝延續了漢文化,那些戰亂中無法顧及的書籍在隋朝出現,隋朝也是古代書籍最多的國家,可惜這些書籍在後續一千年的戰火中消失了大部分。】

這點李世民很讚同,鮮卑人本沒有文字,入主中原後是吸收了中原文化,當年楊堅號令世家捐書,他李家也被迫捐過。

【從楊堅這些功績大家就可以看出西方人為何這般推崇楊堅,他在西方人眼裡簡直就是秦始皇漢武帝的Plus版本。

【相比之下,我們華夏對楊堅的評價就沒那麼高了,因為大家知道這些功績是一個人無法做到的,與其說那是楊堅的功績,不如說那是整個華夏最聰明最有權勢的一小撮人共同做出來的成果。隻是全被歸為楊堅身上。】

不少人不約而同點頭,朝廷製度政策法律全都是專業人員處理,再交給皇帝審核。

這些成果不能歸於皇帝一個人身上。

【不知道這樣說大家能不能理解,前麵說過千年世家和關隴貴族集團壟斷了知識傳播和人才,所以那個時期華夏最聰明的人都集中在世家和關隴貴族,那些製度改革、那些湧現的書籍,那些貨幣統一等等,全都是當時華夏精英一起的努力成果。隻是在隋朝綻放,才被西方人全歸納為隋文帝楊堅一個人身上。】

【從這裡我們就能看出我國跟西方國家的不同,西方喜歡搞個人英雄主義崇拜,而我們則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共同渡過難關。】

光幕列舉了好萊塢電影和華夏電影,同樣的自然災害,好萊塢電影是出現一個救世英雄,華夏則是八方支援。

【可惜隋朝雖強,卻是強行粘在一起的龐大國家,隋煬帝濫用民力,導致人口折損了大半,這個國家頂層精英人心向背,最終國家走向崩潰。】

【好了,今日關於隋文帝楊堅跟他那二世而亡的隋朝就講到這裡,馬上就要到端午節了,清溪在這裡提前祝大家端午節快樂,下期會來一期端午節專題,聊一聊端午節的演變和古代人民是怎麼過這個節日。今日就到這裡,不要忘記給清溪一個一鍵三連,我們下期再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