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2 / 2)

韓信落得什麼下場,他都不懷疑,陛下送不下他。

看到天幕中關乎韓信的下場,他心裡石頭反而落地了。

隻是這關鍵時刻,陛下為何喊他進宮,難道是誤以為他跟韓信有私交?

蕭何內心並不平靜,可在進宮的途中撞見張良愣住了。

一人年紀都不小了,張良年少時就體弱多病,此刻看起來比蕭何還要蒼老。

“留侯。”蕭何拱手。

“留侯不是雲遊去了嗎?何時回得長安?”

張良很精明,早看出多疑,他沒像蕭何一樣貪戀權勢,而是早早退場,隻留下了一個留侯的爵位。

張良給了他一個何必問的眼神,他一直隱居在留地好不好,對外稱雲遊是為了搪

塞那些拜訪的人。

若不是被呂澤從留地綁來,強迫他為呂後出主意,他會攪進這池渾水中嗎?

沒錯呂後請來商山四皓保住太子之位,就是張良給出的主意。

這主意一出,張良是徹底被綁上呂後這條船上了。

皇帝派人來請他,很明顯知道他在京城,肯定也知道了他給皇後出過主意。

唉……

一人也沒多交流,在小黃門帶領下往長樂宮走去。

長樂宮在未央宮西側,是大漢權利中心,所以政策發出的地方,也是劉邦的宮室。

一人從複盎門進入,走了一段時間才來到皇帝的宣室。

作為大漢第一位皇帝,劉邦性格跟早年沒太大變化,言語粗鄙,哪怕年邁看著也像個油滑的老人。

若不是近十年皇帝生涯增添了一些霸氣,怕是說他是個壞脾氣的老頭子都有人相信。

“參見陛下。”

劉邦盤腿衝著兩人招手,一點沒有顧忌為他捏肩的戚夫人。

倒是戚夫人看到兩位到來,恭敬地退下。

蕭何眉頭一皺,皇帝對戚夫人寵愛太過,想來很難放棄廢太子的念頭。

張良倒是沒在意戚夫人,戚夫人玩不過皇後,戚夫人隻知道黏著皇帝,沒看到皇後已經拉攏朝中大臣,隻要大臣反對,皇帝就沒有換掉太子的可能!

跟蕭何一樣,張良也以為劉邦喊他進宮是為了算舊賬。

可看到劉邦很親近地招手讓他倆過去,都意識到自己先前猜錯了。

劉邦麵帶笑意,讓一人在他左右坐下一同觀看光幕。

隨後劉邦將大漢後麵皇帝簡單的介紹了一下,才重點介紹自己的三世孫。

“徹兒那邊已經將匈奴趕出了漠南,還未徹底消滅匈奴,他現在麵臨棘手情況是病員不足,常年打仗民生困苦,鑄造錢幣雖然能解一時之急,卻有嚴重後遺症。→[]→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情況就是這樣,有十年時間他不準備再大動乾戈,仗還是要打的,隻限於小範圍,他希望朕能幫他出個治國良方,儘快恢複民生。”

說完,劉邦又將貨幣講解重放了一遍,給兩位大漢建國以來最聰明的人一點思考時間。

“一位也不必急著回答,先回去好好想想,給朕一個完整的治國良方!”

劉邦笑眯眯趕人。

蕭何和張良沉默走出長樂宮,待出了宮門口,一人對視一眼。

不約而同道:“陛下很滿意這個後嗣!”

不滿意,不會找他一人幫忙。

蕭何一人隻看了天音放的光幕,沒投錢自然沒法看到往期內容,也不知道五十年後會橫空出世一位漢武大帝,橫掃匈奴,將匈奴人趕回老家!

河南地,竟然收複了河南地!

這河南地本是趙地,始皇帝統一六國後成為秦地,是匈奴人乘著中原戰亂偷偷占領了這塊土地。

河南地是平原,黃河流經,千裡肥沃之地,大漢非常想收回來,可惜沒那個能力收回。

知道後人不忘初心,將這片土地收回,蕭何心情也激蕩起來。

心也開始偏向皇子劉恒。

也不知皇帝打算怎麼安置這位皇子,若是冊封為太子,首先皇後肯定不答應,朝中大臣也不會同意。

可若是不聞不問,這位皇子必定成為皇後眼中釘肉中刺,哪怕皇位不是搶的是撿漏來的,皇後也不會輕易饒了他。

待陛下百年後,這位皇子必死無疑。

蕭何真的很好奇皇帝怎麼處理這件事。

太子肯定是不爭氣,也玩不過皇後,劉恒皇子上位,能穩住大漢,已經是很大功勞了。

更不要說劉恒皇子還生了一個好兒子好孫子。

選劉恒未來三代皇帝都有保障,不必擔心繼承者玩不過朝中大臣和外戚。

選太子,最後呂氏外戚肯定是尾大不掉的包袱。

至於選劉如意……

還是算了,這位皇子是未知數,光有個腦子不清楚的母親就是個拖累。

到底選誰?

蕭何好奇極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