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年的春節, 過得了無生趣。
春節過後,張父已經開始變賣家產, 一家人準備遷往北方。
春節前皇帝下了第一道遷移的聖旨, 他們縣城也有遷移戶的任務, 每縣遷移多少戶。
張父已經找縣令報名, 自願遷往北都。
還放出話, 要變賣家產, 邊變賣家產邊收購糧食運往北都城。
張府的心腹已經前往北都置辦家業, 同去的還有大量的糧食。
對於張府所做的一切,縣令是表示支持,全縣第一戶主動報名自願遷移的人家。
購糧食, 變賣家產, 把金子銀子存入全國最大的錢莊彙通錢莊。
一家人做著最後的忙碌,陽陽小不點,每天跟著親爹鍛煉身體(也就是走路,散步,偶爾小跑)。
已經兩歲的小不點, 身體素質越來越好, 還有一直虛弱的張君越,他的身體健康狀況是直線上升。
小不點在一個月前,已經吃下了顆大力丸,身體素質才快速的好起來。
四月初三,張家人惜彆街坊四鄰,坐上馬車離開了家鄉。這一彆將是永遠, 再回來的機會很是渺茫。
“張老爺,秀才公,路上多注意安全。”
“謝謝大夥前來送彆,都回吧,回吧。
如果到時你們也願意去往北都,一定要去找我們。 ”
張君越揮彆所有送行的人,放下馬車的窗布。
一起離開的不隻是張家還有一些在這裡生活過不下去的窮人,願意遷移的人家都有一筆安置費用。
隻有第一批與第二批自願遷移的人家才有,按戶分配。從第三批開始,那是強製遷移,可沒有遷移費用,還得被押解而去。
現在張家一行二十人(主子四人,下人十六人),坐著馬車,坐著牛車,在軍隊的護送下遷往北都。
大部分的其他人都是步行,那些人家可沒有牛車這種高級玩意兒。
護送的汪把總得了張家不少好處,一路上對張家人都很客氣。
噠噠的馬蹄聲,車輪的滾動聲,一直響了一個月,在五月初抵達了北都。
“到了,終於到家了。”站在門口望著高大的宅門,張君越伸伸腿伸伸胳膊,在馬車上卷縮著,腿腳都有些難受。
“進去吧,彆看了。”張父在背後拍了拍兒子的肩膀。
“嗯,進去。”
張家人除了置辦良田,在西城還買下了兩套大宅子還有一塊大宅基地。
家裡的金銀基本都耗費一光,不過不要緊,這些都能賺回來。
千畝良田,還有兩處大宅子一處大的宅基地,還有三間鋪子。
這是張家目前所有的家業。
“爹,娘,陽陽,咱們一起走進去。”張宅的大門大開,一家四口齊整整的走了進去。
“一起進。”
在北都的新生活,已經開始。
如今的北都百廢待興,城大人少。
官府圈出來一個大範圍,這是以後整座新京城的範圍。還有圈出來皇城的位置,皇城外圍的區域,也劃分出來區域,都是未來要遷移來的皇親國戚,以及各品級官員的住宅區域。
西城貴,東城富,不代表西城地界未來隻會有官員宅邸。
如今的西城範圍寬廣,也不能沒人住,在邊緣範圍還是劃分出來一些宅院給出的起銀錢的富人購買居住。
等南都(現在的京城)的官員以後隨皇帝遷移過來還要十來年,西城可不能空著。
還得有人住,有些人氣才行。
張家的兩套大宅子就在西城,雖不是中心位置,但也不是西城偏遠的位置。
八月,炎炎夏日,驕陽似火。北都城外的郊區,張君越來到莊子上,查看田地裡的情況。
佃出去八百畝良田,還有二百畝全是張家人請長工耕種。
張君越在心腹提前購買好田地時就交代過,今年的良田除了種水稻還得儲水養魚,稻花魚。
帶著遮陽的大帽子,走在綠油油的田埂上,周圍水稻已經開始抽穗。田裡蓄滿水,還能清楚的瞧見跳動的魚兒。
巴掌大的鯽魚,還有半尺長甚至更長的鯉魚,鯿魚。
“少爺,今年的稻穀蟲子很少。真是奇了,還有田裡多了一筆收入。
看抽穗的狀況,今年的收成估計能高兩成。”吳大是張家的老人,跟著張家從萊城來到北都。
張家在京郊一共有三個莊子,兩個三百畝的莊子,一個四百畝的莊子。都有張家的老人在管事,也不是固定的,暫時決定一年一換管事。
等幾年再仔細挑選人管事,但幾年一換是肯定的。
“嗯,看著不錯,收割曬乾以後準確的記下每畝有多少石?”
“是,少爺,每畝都要嘛?”
“不需要,找出來十畝收成一般的田紀錄就成。”張君越沒有什麼彆的提高產量的辦法,他沒有高產的種子,隻能多施肥,再用新穎一點的方法。
他不怕未來的穿越女知道,知道也沒有什麼,那人也不敢說出去。因為她自己也是,有更大的秘密不敢讓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