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擇(2 / 2)

細腰 左耳聽禪 6949 字 10個月前

倘若這封信能早一點到他手裡,他又怎麼會猜不出王妃在做什麼打算?又怎麼會著了她的道,被她一杯茶水便迷暈過去?

這兩年多以來王爺雖起初待王妃算不得好,但後來卻是真心實意地對待她,她明知朝廷若也對朔州發兵,朔州很可能應付不來,卻還是選擇了放棄王爺?

要知道朔州百姓何止百萬,她此舉不僅是陷王爺於危難,更是將這百萬百姓的性命也舍了出去!

為了她的父親,她就能將其他人都舍棄嗎?

崔顥扯著嘴角露出一抹苦笑,笑意中又帶著幾分嘲諷。

“一個是為了儘忠,一個是為了儘孝,這父女倆……還真是血脈相連啊。”

…………………………

連城在姚幼清離開後的第三天才找到機會跟自己的人搭上話,讓他們去查之前跟姚幼清說過話的那個孩子到底是誰,受了誰的指使,跟她說了什麼。

倉城的孩子很多,事情又發生在幾天前,而且當時他的下人並不在場,沒看到那個孩子長什麼樣,頗費了些工夫才總算找到了那孩子。

“就是倉城本地一戶尋常人家的孩子,年紀小家裡窮,沒吃過什麼好東西,聽人說幫忙給王妃送個東西就給他買糖吃,便給王妃塞了個紙條,至於上麵寫的什麼他不清楚。”

“那個給他買糖的人他也不認識,連長什麼樣都不記得了,一問三不知。”

那孩子年小家貧,連紙都沒怎麼摸過,更彆說識字了,自然不會知道上麵的內容。

又因為年紀小,隻關心買糖這件事,根本不會刻意去記對方的長相。

想來那收買他的人也正是看中了這點,這才選他幫自己送那張紙條。

“從這孩子身上查不出什麼,我們便去查了些彆的,彆說還真查出來點。”

“倉城雖然沒什麼異動,但咱們南燕卻有。”

“據說大梁皇帝又派人給大皇子送了封信,緊接著大皇子就派出一隊人馬去咱們南燕和大金交界了,似乎在等什麼人。”

“另外他還派人潛入了大梁,而那個人前些日子就出現在了離倉城不遠的地方。”

“因您之前交代過,您不在的時候讓大家就先順著陛下和大皇子的意思,就當宮裡那位三皇子真的是您,隻要不涉及咱們根基的,他們讓做什麼就做什麼。”

“所以咱們的人就當不知道這事,沒有揭穿他。”

“雖然眼下並不能確定就是那人給王妃送了字條,但也**不離十了。”

連城低頭謄寫賬目,握筆的手雖然沒停,但隨著他的話卻變得越來越緊,手背青筋浮現,腦中將先前所有事都串聯起來。

姚幼清看到字條後並未聲張,而是裝作崴腳去石墩下拿了一封信。

讓她不敢開口告訴旁人,還順從地自己去取信,那一定是受到了什麼威脅。

魏泓權勢滔天,但凡是在朔州境內的事情,他都可以幫她解決。

他解決不了,又剛好能威脅到姚幼清的,一定是在朔州之外。

而朔州之外姚幼清唯一的牽掛……就隻有她的父親了。

再結合姚幼清收到信後不久便不顧勸阻離開倉城去了邊關,而南燕又派人等在了與大金交界。

“……大梁皇帝拿她父親的性命威脅她,讓她從大金繞道南燕,自己回京城去。”

在旁研墨的下人微微頷首:“原來如此,這皇帝還真是對王妃誌在必得啊。”

上次強擄不成,這次就逼她自己回去。

因為事不關己,這人語氣輕鬆,並不怎麼在意。

但連城被疤痕遮擋的麵皮下卻神情陰鷙,手上書寫的動作越來越快,沉聲道:“派人去大金邊境把那隊人替下來,務必救下王妃。”

研墨的下人手上動作一頓,險些沒控製住手上的力道把硯台打翻。

他很快回過神來,收斂了臉上震驚的神情,低聲道:“然後呢?殿下打算如何?”

連城的下人出門在外時很少會直接稱呼他為殿下,在大梁境內就更少了。

這一聲殿下不是為了以示敬重,而是提醒他記得自己的身份,記得自己當初選擇假死時想要做什麼。

救下秦王妃很容易,但救下來之後呢?

是送回來?還是藏起來?

不管哪種,他假死的事情都藏不住了,之前種種安排也就都白費了。

這回換做連城動作一頓,筆尖的墨落在紙上染了一個黑點。

不救姚幼清,她去了京城八成要被魏弛關起來當做禁臠。

救了姚幼清,他假死之事便會被發現,今後就不好再裝作什麼都不知道,任由南燕對朔州發兵了。

不然秦王將來若在這場戰事中勝了,絕不會放過他,放過南燕。

連城將那張寫廢的紙團成一團,隨手取了另一張開始重新謄抄,直到這頁紙快抄完,才緩緩開口,聲音輕細幾不可聞。

“不必去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