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燈如豆,燭火幽幽。
張若靄文思泉湧,下筆如有神,一邊想著夫人說的話——
“七阿哥機靈著呢,太後當著眾人的麵誇了又誇……我瞧著像皇後娘娘更多一些,特彆那雙眼睛,哎喲,又黑又亮的,萬歲爺彆提多疼愛了。”
唰唰唰,頌詞很快躍然呈現。
一段話大致意思是:
“乾隆十一年五月,萬歲爺賜禦筆經書,臣感激涕零,不勝榮幸。不眠不休地拜讀了一天一夜,承蒙恩寵,有所了悟,念及七阿哥生於佛誕,天降甘霖,激動不已……特撰寫以上賀文,恭賀萬歲得子。臣寫遲一步,無法趕上滿月之宴,慚愧不已,以拙作報答萬歲賞賜之恩……”
想了想,還不夠,得花費更多筆墨誇獎七阿哥。
於是把什麼“鐘靈毓秀”“天資過人”,全都加上了。
張若靄把筆擱在旁邊,滿意地瀏覽了一遍賀文,笑眯眯地想,正好趕得上三日後的大朝會。
第二日休沐,張若靄早早地起了身,應邀去了戶部尚書梁詩正的府邸。他們共為漢臣,還是同僚,關係向來親密,性子也合得來,算是密友了。
“張大人!”亭子裡喝茶賞花的人遠遠望見張若靄,拱了拱手,互相回禮完畢後,他們聊著近日的朝中大事。
在座的都是當朝重臣及名仕,漢臣居多,算是一個圈裡的大人物,交情很是不錯。
聊了聊今年的科舉,就有人打趣張若靄:“張大人昨日進宮,可得了什麼好賞賜?”
張大人聖眷優渥,時常進宮伴駕,還是教導端貝勒的師傅之一,很是得他們尊敬。張若靄就笑嗬嗬地摸了摸胡子,神秘道:“老夫還真得了個寶物!”
一眾人來了好奇心,戶部尚書梁詩正點了點他,“不老實!”
張若靄正襟危坐了起來,壓低聲音,“……前幾月江南亂象,又接著京畿乾旱,萬歲爺不舒心啊。”
“這話說的不錯……喜得麟兒之後,皇上肉眼可見地心情好了。”
張若靄點點頭,“這不,萬歲爺賜我禦筆經書,我想著,正是洗去亂象,和樂朝堂的好機會啊!”
侍讀學士董邦達直愣愣,“這是何意?”
“我當晚撰寫賀文,誇讚了七阿哥……”張若靄說,“預備大朝會的時候謝恩。一個人不夠氣勢啊,這不就找上了你們?”
一群人沉默了。
沉默著沉默著,他們的眼睛漸漸亮了起來,“你說的不錯,此舉妙哉!”
漢人重視嫡庶,他們都是支持端貝勒的正統。誇獎七阿哥,不也給端貝勒造勢嘛!
若是兄弟倆歲數相差不多,過多地捧著七阿哥,還可能造成嫡子間的爭端。可十六歲的差距完全避免了這些。
關鍵是還能獲得聖眷,何樂而不為?
還有。
現在漢學興起,卻還缺少了影響力。若能因為賀文推動漢學的發展……
一箭三雕之舉!
大臣們興奮地回了府,開始閉門深造。
大朝會如期而至,天色還暗著,他們在宮門前碰了頭。
“我擅長隸書……”
“我臨摹了董體……”
笑嗬嗬地說了幾句,其餘的大臣滿頭霧水,這是在說什麼呢?
很快他們就明白了。
一項一項的議程過後,大朝會漸漸行至尾聲。吳書來拉長嗓音:“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張若靄與梁詩正眼神一碰,前者捧著笏板出了列,清了清喉嚨,“臣有事啟奏。”
乾隆見是張若靄,慢慢地直起了身子,抬了抬手,神色明顯是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