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朝雲帶著小閨女列舉的她記錄的清單,去購買東西,原本小閨女也要跟的,後來又說她走路太慢,就不去了,在家等著。
那清單上的東西雖然不多,但都是過年才舍得買的東西,花椒大料和茶葉沫子那都是過年的奢侈品,朝雲有些心疼。
可是麵對小閨女期盼的眼神,她不能退縮,她打算每樣東西隻買一兩,總要踏出第一步試試的。
待媽媽離開,程莉拽著大哥去壩邊,“大哥,我們去砍柳條回來,叫三叔幫忙編個背筐。”
“乾嘛?”
“給媽背茶葉蛋去賣,茶葉蛋要溫熱的才好吃,爸媽以為挎個籃子就行了,還要買個瓦罐,哎呀,事兒太多了,忙不過來了呢!”
程文安樂了,“看把你能的,還忙不過來了?有多忙?大不了明天再準備一天唄,急這一時嗎?”
“嗯!”程莉認真點頭,“大哥說的對,是我太著急了,慢慢來,我們先去砍柳條吧。”
“行!”程文安拿出砍柴刀,“小二小三,你們去撿柴,我陪小妹去砍柳條。”
壩下到淮河邊,不發水的時候,有一裡多寬的沙土地,上麵栽種了成片的柳樹,夏天,這裡是乘涼和抓知了的好地方。
程文安手腳並用,三兩下就爬上了去,專門挑揀粗細均勻的長樹枝砍。
順便又砍了柳樹乾下端的老短枝,帶回去燒火用。
淮河與澮河邊的柳樹和楊樹,都是不準當柴禾砍的,這些樹木是護河樹。
淮河發大水的恐怖,老人孩子都知道,所以大家都自覺的不砍河邊的樹枝,最多俢俢樹乾上的老短枝。
至於砍些枝條回去編織東西,隻要不過分,沒有人跳出來指責,而且大家靠得都是自覺性,並沒有專門的巡邏人員。
等到這兄妹倆拖著柳條和一捆短枝柴禾回來後,程尚湖還驚訝,“怎麼今天砍柳枝回來了?被人看到會上門罵人的。”
“三叔,你給編個背筐吧。”
見小侄女指著那一捆均勻的綠色柳枝條,程尚湖笑了,“原來也有你這個小大人不懂的呀?”
“怎麼了?”程莉仰頭看著三叔。
“柳枝軟,編背筐還要硬枝做框,而且,柳枝要加工後才適合編織。”
“啊?那咋辦,後天就要用。”程莉以為是砍下來就能用的,不然前幾天就叫三叔編了。
“行了,我來解決吧,”程尚湖一揮手,“要什麼樣的背筐?”
“要能裝下燒水瓦罐的背筐。”
“瓦罐在哪呢?”
“還沒買回來。”
“用來做什麼的?”
“煮茶葉雞去賣,瓦罐要能拿出來放爐子上煮,又能裝回背筐裡。”
“多大?”
“不知道,能煮一百多個雞蛋吧。”
程尚湖回了房間,很快又出了來,“你們看家,我去買人家製好的柳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