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 紅旗公社,程家村
程方芳挎著書包跟同歲的堂姐——程曉耐一同小跑著去公社中學。
程家村與紅旗公社步行不過一個多小時,她們一路小跑隻需四十多分鐘。
“咦, 曉耐,咱們一個班誒……”在宣傳欄前, 嬌小玲瓏的程方芳一下擠去了最前頭, 看到自己和程曉耐同在初一(1)班。
當然, 整個公社中學初一就兩個班級。
“嗯。”高堂妹半個頭的程曉耐隻是淡淡的應著,她性子很淡,六歲那年父母犧牲,打小寄養在伯父家。
不, 是伯父一家六口住進了程曉耐的新房子。
程曉耐的父母是烈士,她每個月有公社發放的六塊補助和票據若乾,一直發到她年滿十八歲為止。
這錢和票都有程曉耐大伯領取,並支配。
又有大隊發的人頭糧。
因此, 程曉耐在大伯家不算是白吃白住。
程曉耐大伯大伯母也沒虧待她, 但也沒有優待她,吃穿用度, 家裡五個孩子是一樣的。
隻是程曉耐記事早, 記得與父母之間一家三口的溫馨畫麵, 打心底是無法融入這個四處臟亂的新家庭。
程曉耐隻想快快長大,快快回到自己印象中的部隊中去。
對, 程曉耐一長大,便可以當兵去。
這是屬於程曉耐的, 大伯大伯母無法將這個名額給那個連公社初中也考不上的大堂哥去。
之前大伯就這件事去問過大隊長,被大隊長劈頭蓋臉的罵了一通,說他思想有問題, 虧待烈士遺孤,是新中國的害蟲……
程曉耐為什麼那麼清楚呢?
那是因為程曉耐是穿書女,還不是一般的穿書女,她是個正義感十足的現役軍人。
目前還是正文開始之前。
程曉耐是因同名同姓而穿的。
原主像是被降智了般,一心插足堂妹和一個男知青之間的感情,如願嫁給了男知青,可生活卻像一地雞毛,最後被堂妹那個二流子丈夫無意間一刀捅死。
程方芳見程曉耐不大樂意說話,也便沉默的跟著她去報了名交了費,沉默的進了教室。
十三歲的程方芳身高不過155,自覺去了頭一排坐位,而隻大堂妹幾個月的程曉耐卻有162身高,去了最後一排。
唉,程方芳在想程曉耐那個烈士母親一定是個高個子,可是程媽媽是個矮個子,而她完美的繼承了這一點。
憂傷……
緊接著,程方芳感覺程曉耐與記憶中不大一樣。
記憶中的程曉耐也沉默,卻是軟趴趴陰沉沉的沉默,而不是這般硬梆梆冷冰冰的沉默……
其實吧,程方芳也是今年剛剛穿過來的——原主是個有點心機的小白花,家庭也是普通的農村家庭,父母都是普通人,有點普通人的私心,卻不壞。
上頭有一個大兩歲的哥哥——程方年;
下頭有一對弟弟妹妹——程方芬和程方革;
都是有點自私的普通孩子。
可,原主的下場不大好——23歲,前腳將一周歲的兒子扔孤兒院,後腳被人販子用了迷藥,而她因迷藥過敏進入休克,接而死亡。
程方芳不知道是意外還是人為,目前能做的,隻能乖乖當個初中生。
程方芳見程曉耐早上跑步,晚上紮馬步,中間還要練一套軍拳,也便跟著學。
程方芳也想讓兄弟妹妹也跟著學,可他們都是普通人,沒能堅持下來。
但有著程方芳雞蛋的誘惑,弟弟妹妹的學習成績還是極好看的。
農村孩子,除了努力學習,還有什麼途徑改變命運呢……
沒有的。
程方芳隻知道原主下場,卻不知道劇情,因此她跟著程曉耐行動,體力上不如程曉耐,她便在學習上超越程曉耐。
這一跟,便是整整四年。
……
1973年,夏
畢業時,程方芳因成績第一,得了一個參選文藝兵的名額,同時,程曉耐也從大隊長那裡得了同樣的名額。
“走吧。”十七歲的程方芳身高隻有164,依舊要仰視高自己半頭的程曉耐(172)。
“嗯。”程曉耐神采奕奕,大隊長私下說,文藝兵選拔不上沒關係,還可以去南方海島當兵,她的目標本就不是當個軟趴趴的文藝兵。
到了公社大禮堂,發現男兵就在對麵接受醫生體驗……
“安靜。”一位穿著軍裝的三十來歲的女人一合掌,動作優雅的起身,用不高不低的聲音問道:“人到齊了嗎?時間到了,咱們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