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夕儘量讓自己聲音平靜,放在石桌下的拳頭卻緊緊握在一起,等待老林的回答。
老林沉思了一會兒:“那還是明天追悼會去吧,你請一天假,我們順便去看裴之。”
林朝夕幾乎不記得自己是怎樣走回屋裡。
她隻感到在門關上的瞬間,她膝蓋發軟,渾身都在顫抖。
現在,她改變了老林前往永川的時間,但這會改變車禍發生嗎?
她不知道答案。
——
12月16日,老林車禍前六天。
林朝夕背著書包,和她的父親乘上去永川的火車。
高速鐵路讓原本需要幾個小時的車程驟減到一個小時出頭。
永川站裡擠滿提著大包小包的行人。
整個空間都轟轟的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說話聲,煙味混雜、空氣汙濁。
林朝夕走下火車,向前走了幾步,挽住老林的手。
從火車站到永川市殯儀館路途遙遠。
他們從火車站上202路,到永川大學城下車,穿過大學城,轉218路,在郊區換車,轉專線,到殯儀館。
林朝夕仔細記下他們走下的每條路、換乘的每一輛公交和每段路程的所需時間。
如果她沒辦法更改老林12.21號還會來到永川的事實,那她必須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內,做一套全新方案。
——
老人追悼會現場並不大,但人非常多。
有些人西裝革履,一看就是社會名流人士,也有很普通的工人或者教師。這些人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不大的靈堂就是被這些人擠得滿滿當。
永川大學負責退休員工工作的領導手持稿件,在台上念誦悼詞。
他說,張大明是一位非常普通的學校工人,退休前一直在永川大學傳達室的看門人。
張大明同誌在工作時熱愛幫助學生,每年都會資助一位貧困大學生,深受廣大師生愛戴。
他是在編人員,享受退休金,晚年生活愉快,甚至愛上寫毛筆字,曾榮獲永川大學退休人員文藝比賽一等獎。
老林算不上老人的親朋好友,所以校領導念悼詞的時候,他們一直默默站在人群最後。
老林的神情一直非常平靜,淡然。
透過人群間的縫隙,林朝夕看到那位傳達室老爺爺躺在靈柩裡的安詳麵容。
聽著悼詞,林朝夕在心中默默勾勒出張大爺的人生全貌。
她不知道若乾年前老林和這位老人究竟度過了怎樣的時光,但讓老林也願意親自過來送彆的老人,一定是個很好的人。
追悼會快要結束的時候,老人的兒子終於有空和他們說幾句話。
他們站在靈堂外花圃邊,被濃密的香樟樹蔭罩的滿身。
“辛苦你們專程跑一趟了。”
“我爸爸這一年身體不好,所以他像寫回憶錄一樣寫了很多信,東西都在車上,等下儀式結束的時候,麻煩你們跟我去一趟停車場。”
當老人兒子提到“很多”的時候,林朝夕以為那指的是信的厚度。但當她和老林在祭奠儀式後向停車場走去時,發現他們身邊有很多人同行。
經過追悼儀式,很多人都已相識。善於交際者開始互相交換名片,也有人開始對起彼此的專業和姓名,老林卻沒有和任何人交談。
老人的兒子把他們帶到停車場一輛白色suv後。
後備箱緩緩打開。
他從裡麵搬出一隻紙箱放在地上,圍在SUV前的人們發出低聲驚呼。
紙箱打開,老人的兒子拿出一封封信件,按照上麵的姓名,一個個喊名字。
“王良。”
“許安。”
“劉朋朋。”
被叫到名字的上前接過寫給自己的信,像學校老師發作業那樣。
那些信件或薄或厚,但信封上都不約而同用正楷清晰寫著每個人的姓名。
停車場裡響起了悉悉簌簌的拆信聲,除此之外沒有任何聲音。
林朝夕站在人群中,明明大環境靜得嚇人,可她卻覺得今天的太陽很暖和。
“林兆生。”
老林的名字響起。
他和其他人一樣走上前,接過了寫給他的信。
可與其他人不同的是,老林沒有馬上拆信,而是直接將之揣入懷中。
他衝老人兒子點頭致意,轉身就走。
林朝夕還沉浸在停車場拆信的氛圍中,她轉頭看到老林已經走了,趕緊小跑幾步跟上。
“你不拆信嗎?”她問。
老林看了看天,又深深地望著她,說:“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