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來益州負責茶樹種植的,林立文便決定先下來瞧一瞧。看一看這益州府城的茶坊,也了解一點茶葉售賣的情況。
於是林立文便讓楊越和趙武選了一家茶坊,在其門前將馬車停了下來。
“這位貴人,可是需要購茶?我這茶坊裡可有上好的散茶與餅茶……”
林立文他們一踏進茶坊,立刻便有一茶坊夥計笑著跑他們跟前來推銷了。對方一邊推銷,一邊還把林立文他們帶到了陳列茶坊的貨櫃旁。
夥計嘴裡的散茶與餅茶指的都是時下製茶的種類,其價格在茶種類裡麵也是屬於較為高昂的兩種。
因為時下散茶製作多選較為細嫩的原料,而餅茶也叫團茶和片茶,工藝較為講究,甚至一些較為出名的餅茶品類還是皇室的專供。(1)
而他之所以一來就直接對著林立文推薦這兩款,是因為瞧見了他們停在外麵的馬車。時下馬本就非一般尋常百姓能乘坐得起的,還有楊越和趙武緊隨在林立文身後的架勢……
再者益州因生產茶葉,作為茶坊的夥計,他見多了來自皇朝各地的行商者。如林立文這般外貌不同於尋常貴人模樣的,也不是沒有。
隻是這一次,茶坊這夥計注定走眼了。
林立文瞧了瞧散茶與餅茶後,轉而便將目光對準了另一邊貨櫃上的粗茶與末茶。
粗茶顧名思義,它在原料的選取上沒那麼多講究,加工工藝上也較為粗糙。因此這一類的茶葉價格,與之前的餅茶和散茶完全沒法相提並論。
至於末茶,是整個茶坊裡麵擺放最少的。
來之前,林立文對這些自是做過一定的了解。他也很清楚的知曉,因為末茶的成品形態是粉末狀,所以它是極不好區分品質的。
不過林立文也不需要去細分它的品質,因此他在了解了一圈後,便笑著對夥計指著最為便宜的一款粗茶:“給我來一兩這茶。”
“一兩?”夥計愣住了。
林立文:“不成麼?”
他剛可瞧見了,有客人也隻買了一兩粗茶的。而茶葉價格昂貴,林立文自是不舍得買多了。但他在茶坊裡看了一圈,也不好意思讓人家夥計白忙活一場。
夥計扯動了一下嘴角:“成的。”
雖說茶葉較為昂貴,多為貴人們食用。但在盛產茶葉的益州,當地的百姓們也會食用茶葉的。隻是他們食用的基本便是粗茶,而茶坊裡也做普通百姓的這些零散生意。
最後夥計將稱好的茶葉用紙包好,交於林立文後又目送著他們這一群人上了馬車離去了,才吐槽了一句:“本以為是個外地的大商者呢……沒想竟這般的摳門。”
*
益州因盛產茶葉,故其每年向朝廷繳納的賦稅一直居於各府州前列,而稅務業績也是評判當地主官的考核標準。
便是之前便說過的另外兩個考核標準,如增加人口戶數和鼓勵百姓開荒這兩項,其目的也是為了能多增來稅收。
稅收除了作為官員地方政績考核的標準外,它還直接跟當地主官的收入直接掛鉤。
這個收入自是不單單指朝廷發放的俸祿。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益州這地與彆地的管理也有所不同。
益州這地還設置了都督府。
不過皇朝的都督府,一般是作為監察與管理部分軍事所存在的。如益州府城的王都督,雖統領包含益州在內的三個府州,但對於這三個府州的的行政事務卻是無權插手的。
所以林立文此次奉命前來益州負責茶樹種植一事,他需要去拜見的便隻有益州的劉刺史。
劉刺史一聽聞小吏來報,言道那位林大郎提前到來了他這益州後,便忙道:“快,速速將人與我迎進來!”
說實話,剛收到朝廷下達林大郎要來他這益州的文書時,劉刺史是又驚又喜。
要說那位林大郎的名聲,皇朝如今誰還不知?
隻是隨著林大郎從西州返京,又從屯田司調去司稼寺後,便留在禦賜的莊子上一邊開辦農學班學堂,一邊帶領那些農學班的學子們培育良種……漸漸的,也使得朝中好些人都以為那位林大郎因是不會再離京了。
萬沒想到這時候,那位林大郎居然被調令到他這益州來了,且還是為著益州的茶樹種植而來。
所以這如何能不讓劉刺史歡喜至極呢!
然後很快,小吏便將林立文等人迎接到了正廳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