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周書仁就算計上了,他年齡不行,兒子們年齡夠,還是要謀劃,古代名師能少走很多彎路,周書仁清楚自己的不足,他的科舉是不可複製的,占了現代觀點的便宜,兒子們卻不行,不如找名師指導正統,而他能教的隻有謀略。
四月中旬,周書仁終於結束了應酬,敲定了行程回家。
竹蘭把院子托付給了吳李氏,本該托付給趙渤的,可惜趙渤跟著族內的族人去京城了,為了明年的科舉做準備。
竹蘭家被子拿不回去,要時常晾曬的,最後托付給了吳李氏。
現在吳李氏做完竹蘭家的活不再去幫工了,日子輕鬆了,又認定周家是貴人,樂的幫忙照看。
臨回家前一天,竹蘭應了吳李氏的邀請去寺廟拜佛,周書仁特意雇了馬車送她們。
古代的人都迷信,寺廟拜佛的人從來不會少,周書仁和明清上過香,寺廟的風景不過,出去看風景了。
吳李氏對寺廟熟,上了香拉著竹蘭,“大師解簽很靈的,我們去求一簽。”
竹蘭來精神了,求簽情節都會有啊,她挺好奇的會解出什麼,不過她就不求了,萬一真看出什麼呢,她心虛啊,吳李氏求了上簽,大師坐的很穩,“求什麼?”
吳李氏,“求我大孫子的前程。”
大師放下簽文,“有貴人相助,坎坷以過,前程順遂。”
後麵的話沒說,官運亨通,在廟裡見的最多的就是官眷,他們早就學會了說一半留一半,有的話說出去給人招禍的不好,不好。
吳李氏阿彌陀佛念了一句,心裡暗道果然很靈,更加的認定周家是他們家的貴人了,“謝謝大師。”
竹蘭驚到了,看來真有能耐的,更不敢上前了,吳李氏確定竹蘭不求簽,才和竹蘭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