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蘭放下針出去,董氏手裡抱著匣子,竹蘭示意董氏坐,“找我什麼事?”
董氏將匣子放到桌子上打開,拿出裡麵的地契,“娘,這是我爹在李家村給我陪嫁的田地,五十畝,我聽相公說,咱家把田地分了給李家村的人幫種給糧食,我想請娘幫我找人問問,有誰還願意幫著種地嗎?”
竹蘭掃了眼田地,名字在董氏的名下,這些田地董氏要自己交稅的,五十畝的田地交的稅可不少,她和周書仁敢這麼乾,那是周書仁對中舉有信心。
董氏的是純嫁妝,要自己經營的,日後經營多少都是自己的銀錢,竹蘭要說明白的,“你的田地交了稅又給幫種的糧食,趕上年頭不好剩不下什麼,年頭好也剩的不多,一年少賺不少銀子,你可想好了。”
董氏也算過賬,可她年紀太小,相公連秀才都不是,根據本朝的規定,她不能使用奴仆,管事的都沒有,相公又要讀書,雖然少賺不少,可有爹娘撐著,也沒人敢貪她的糧食,她也樂得省事,“娘,我算清楚了,我和相公年紀小,少賺一些沒什麼,我們也是圖省心。”
竹蘭心想,三個兒媳婦,除了李氏外,另外兩個都是有大主意的人,“既然你想明白了,娘讓你爹問問,等明個你回門再說。”
董氏感謝道:“謝謝娘。”
“都是一家人,不用客氣。”
董氏抱起了匣子,“娘,那我回院子了。”
“去吧。”
董氏抱著匣子出門,信了相公的話,儘量彆往娘身邊湊,公公不喜歡的,她來的時候以為,公公在書房讀書呢,沒想到在屋裡,雖然沒看到也知道,公公要是沒在屋裡看書,娘剛才就讓她進去了。
竹蘭家的書房對於周書仁就是擺設,周書仁又不古代人,更喜歡隨意些看書,看書本來就累腦子了,還要窩在書房多累,還是躺著舒服。
竹蘭回屋子就和周書仁講了,周書仁表示知道了交給老大辦,這事對李家村是好事,不用交稅,隻要幫著種田就有糧食,上次竹蘭家的六十畝地,好些人打聽竹蘭家什麼時候再買地呢,都希望能幫著種地。
隻可惜董氏的田地在李家村附近,要是在周家村,也能惠及周氏的貧困族親。
董氏回屋子,相公去讀書了,她整理著陪嫁,現在她不是小姐了,要自己動手整理,還好有心理準備,安慰了自己一番,動手整理了。
布匹按照陪嫁數量來的,分門彆類的放好,用的臉盆,架子等送嫁妝的時候,婆子已經拿出來擺在新房用了。
主要是首飾挑出目前能帶的,剩下的放好,一些頭飾不是她白身娘子能帶的,娘提前準備是為了日後的。
等都整理好了,挺有成就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