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場大雪斷斷續續成了雪災,京城附近影響最重,津州還算好一些,危房的人員早早的安置了,哪怕算上一些湧入州城的難民也不會顯得亂。
晚上周書仁疲憊的回來,竹蘭心疼的不行,“多吃點。”
這兩日安排難民,人都瘦了不少。
周書仁胃裡餓得慌,早上在府內吃的早飯,中午就喝了一些白粥,肚子裡空空的,吃了幾口飯給胃裡墊了底,才舒服的道:“城內的難民都已經安置妥當了,還好提前準備了,否則難民連住的地方都沒有。”
周書仁覺得自己又積了不少善德,如果沒有他,還不知道凍死多少人呢,大雪停後氣溫急劇的下降,他穿著厚厚的棉衣披著披風都凍的不行,何況窮苦的民眾了,能有冬衣就不錯了,還不知道幾年的了,棉衣硬邦邦的不保暖。
竹蘭給周書仁盛雞湯,放下碗後道:“我聽說這兩日有一些樂善好施的人家設了粥鋪,你看咱們家是不是也設個粥鋪?”
家裡的糧食不少,她的囤貨愛好影響整個家,周家各種物資都很充裕。
周書仁喝了人參雞湯胃裡暖呼呼的,很是滿足,“不用設立粥鋪,明日開始也不會有自私設立粥鋪的人家,我已經挨家挨戶派人去通知,不許私自設立粥鋪,有糧食有棉衣等都捐到衙門,由衙門統一分配,免得難民到處走不好管理,也能合理的調配物資,將物資最大的分配利用。”
竹蘭頓了下,“有一些人是真的樂善好施,有的人是為了賺名聲,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捐到衙門統一調配的。”
周書仁,“所以我準備了捐獻榜單,誰捐了多少,捐的東西怎麼分配的都有明細,全都貼在府衙外。”
竹蘭輕笑一聲,“這個辦法好,既然捐到府衙,你身為津州知府,咱們府上也一定要捐的,一千斤的糧食和早就準備好的棉被和棉衣,你看如何?”
周書仁笑著,“挺好的,不多也不少。”
竹蘭這個數是有考量的,她詢問過陶氏幾人,然後取了中,不得罪人,也能最大的程度捐獻物資。
周書仁吃飽喝足了,“還是家裡舒服。”
竹蘭,“明個我讓廚房準備一些肉乾,你隨身帶著。”
周書仁擺手,“不用了。”
說來,周書仁就來氣,他真不覺得一定要和百姓同甘共苦,結果其他的官員非要這麼乾,乾的人多了,他也不好意思搞特殊,天知道餓肚子不如多乾點實事來的實在。
竹蘭歎氣,“說來津州的情況算是不錯的了,也不知道京城幾個地方如何了?”
周書仁靠著椅子喝茶,“京城會亂一些,附近的難民最想去的是京城,京城的難民最多,哪怕有準備,一時半刻也安頓不了。”
尤其是京城可是寸土寸金,人口密集,房屋空置的不多,安置的比較麻煩了。
次日,津州衙門前排滿了來捐糧食的馬車,周書仁出門轉了一圈後對著汪苣道:“一定要寫明了明細,對,還要用大字寫。”
汪苣語氣激動,“是,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