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義吃過語言上的虧,所以聽的格外仔細,使臣想要在京城駐紮下來,希望能夠更好的實現交流,還想為自己謀求一些特權。
皇上眯著眼睛,什麼為了更好的互利發展,隻是為了更好的打探消息,特權就是證明,真允許到處走,還不將京城摸透了。
這些都不急,今日才第一日,宴席結束後,使臣出了宮。
昌義也跟著禮部的官員出宮。
晚上,昌義吃了飯就守在爹的身邊,“爹,兒子今日的表現也不錯,您說明日會有消息嗎?”
周書仁,“不會。”
昌義蔫了,“兒子也覺得不會,使臣要駐紮才是大事。”
周書仁回家沒吃飯就聽昌義說了今日的內容,看著昌義,內心糾結,他要不要幫兒子一把,“你目前要做的就是完成好所有交給你的差事。”
昌義又精神了,他聽汪大人說,要和使臣扯皮很久,“嗯,兒子記住了。”
周書仁等兒子走了,又將婆子和丫頭打發出去,才小聲的道:“你說我要不要與皇上進言。”
竹蘭不讚同,“你已經做得夠多了,昌義的事情隻要使臣的事解決,旨意早晚會下來。”
周書仁想想也是,笑著自己,“我對這幾個兒子還真上心,以前我可不會這樣。”
竹蘭失笑,“所以日後彆說我什麼事都操心,我看你也要差不多了。”
周書仁勾著嘴角,“其實這種感覺挺好的。”
竹蘭翹著嘴角,以前的周書仁多冷啊,現在的周書仁滿滿的生活氣,周書仁與兒子不在是義務,現在是真真切切的父子情。
次日,早朝後,皇上留下了不少的大臣,討論的就是使臣的事。
周書仁老實的站在蕭大人身後,聽著大學士們的言論,什麼大國萬邦來朝,以前也有過,反正挺激動的。
官員們進言的很多,多少喜悅的,當然也有擔憂的,非我族類不可信,有支持的有反對的。
周書仁聽著,這回都沒人劃水,發表的意見都很有價值。
李釗聲音是最大的,“既然來我國就要遵守我國的法律,特權是絕對不允許的。”
說完等著所有人,誰要是敢說什麼禮儀之邦,大有跟誰吵的架勢。
李釗的話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因為先有對國外人的一些規矩,已經見識到了好處,自然不希望特權的存在。
皇上見安靜的幾位,尤其是周書仁安靜的好像不存在似的,習慣使然,皇上對周書仁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