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念叨一句有福氣,隨後攔住了妻子,“還不能出宮,過幾日就要立太子。”
皇太後反應過來,改了話道:“隻要是秦王妃能用上的都送過去。”
過年,皇太後和太上皇發了一大筆,好東西不少。
等女官走了,皇太後道:“先宣布立太子,然後是立太子大典,皇上應該早早就準備好了吧。”
太上皇點頭,“年期就已經偷偷的準備好,禮部有立太子大典的禮製,當年還是朕和禮部製定的。”
皇太後,“新的太子啊。”
太上皇嗯了一聲,他想多活一些年,最好能看著太子繼位,想到兒子和他的心裡話,目光幽深,希望皇上能夠做到。
寧緒知道消息後,伸出手算著容川的年紀,又算了算自己的年紀,順手拿起鏡子看著自己的頭發,又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他覺得自己好好保養,爭取活個二十年,又一想,這一胎一定要是個兒子,一定要是。
寧緒喊來管家,“你去采買一些糧食和棉花,對了,還有布匹。”
管家有些懵,“侯爺,您要送這些東西去秦王府嗎?”
寧緒瞪眼,“想什麼呢,這是送去寺廟的。”
孩子沒出生前,他要多捐一些香火,保佑這個孩子是兒子,他就能期盼容川的嫡次子了。
管家明白了,“糧食和棉花一定挑最好的買。”
至於布匹沒辦法了,僧人能用的布匹也就幾款。
管家也是高興的,必須高興啊,秦王府孩子越多,他們侯府才能傳承下去,他們這些侯府下人才有根。
三日後,大殿上,皇上拿出了早已經寫好的立太子聖旨,幾個皇子都站在了大殿上。
皇上親自宣讀了聖旨,立嫡長子張旭昊為太子,並定了半個月後吉日舉行立太子大典。
朝堂上的大臣心裡都清楚,皇上早就認定了嫡長子,這一場博弈,皇上贏的徹底。
其他的幾個皇子年齡也很相近了,最小的嫡次子已經五歲,皇室的孩子都早熟,都懂什麼是太子。
周書仁成了尚書,站的位子很靠前,可惜皇子們的個子還不高,除了能看到嫡長子跪著接聖旨,其他的皇子看不到。
周書仁很少去關注幾個皇子,在宮內看到了也不會主動上前,所以對幾個皇子的了解都是聽說的。
傳言有誇大的成分,尤其是對嫡子,為了立太子,各種的美名不斷,還好都不蠢,沒人利用生辰八字做文章。
嫡長子,不,應該是現在的太子,太子不愧是嫡長子,站起身一點都不怵滿朝文武的審視和打量,這孩子長得高,站在上麵挺直了背脊不說,還敢與朝堂上的大臣們對視。
皇上是高興的,他教導長子的話,兒子都聽了進去,親自養兒子的感覺的確好,雖然他對長子關注多,可以前真做不到手把手教導,因為他太忙了。
周書仁看著太子,心裡忍不住想著國運一說,好的繼承人代表了國運,顯然目前是國運昌盛之相。
又感慨幾分,皇室的遺傳基因真不錯。
今日隻為立太子,朝會結束後,大臣們三三兩兩的離開,立太子朝堂穩固,與後宮沒有關係的大臣們,笑容都很輕快。
天知道,立太子的紛爭,他們這些人才是最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