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不出頭(1 / 2)

一轉眼就到了秋收,每年百姓最期盼的就是秋收,秋收代表了一年的口糧,今年的秋收,百姓隻有愁苦。

竹蘭帶著幾個孫子和孫女去莊子住幾日,到了莊子沒歇著,直接去了田地,站在田埂間看著秋收。

明靜胖手閒不住,拿起麥穗,“奶奶,麥穗怎麼有這麼多癟的?”

竹蘭接過來,心裡發沉,“今年的收成不好。”

自家的莊子土地肥沃,大兒子說減產了四分之一,土地貧瘠的地方更不用想了。

明靜對吃的很在意,“奶奶,交了稅糧食夠吃嗎?”

竹蘭失笑,“自然是夠的,咱們家的田地多,交了稅不僅夠吃,還能賣一些糧食。”

明靜放心了,夠吃就行。

昌禮從田裡上來,“娘,您剛到莊子,您先回去歇著吧,這裡兒子看著就行。”

竹蘭搖頭,“我的身子骨沒這麼脆弱,你去忙你的。”

她心裡惦記收成,所以才想來莊子看看,帶幾個小孫子是想教育他們。

昌禮沒急著回去,歎氣道:“今年的收成不好。”

竹蘭,“今年百姓要過苦日子了。”

戰爭沒結束,今年減稅的可能性不高。

蘄州,昌廉從沒受災的幾個州回來,趕路走的急,他顯得十分的疲憊。

知府大人見昌廉的神色,心裡發沉,“收成不好?”

“嗯,今年的收成不好,沒受災的州城要交稅幫不了我們。”

知府大人抿著嘴,“咱們州洪水退去,一些田地被洪水帶走了肥沃的土壤,還有一些低窪的田地都是淤泥,哪怕清理也影響收成,今年受災各州免了稅收,可也要等糧食成熟百姓才有口糧,缺糧食啊。”

蘄州是種兩季水稻的,洪水退後種晚水稻也晚了,還是希望能得一些糧食。

昌廉也發愁,今年氣溫低,晚水稻的收成不會好,“實在沒辦法,隻能寫折子進京了。”

他們能想的辦法都想了,知府大人為了增加收入,還學彆的州稻田裡養魚,隻希望能補一些口糧。

知府大人歎氣,他最近沒少出城,各村的百姓上山找吃的,路邊被挖的看不到野菜的影子,大人孩子都麵黃肌瘦的,如果不是府城硬撐著發放一些糧食給各村,日子更難熬。

知府大人後背彎了彎,“我去寫折子。”

昌廉從府衙出來,回家就見妻子看京城的來信,“娘回的信?”

董氏搖頭,“不是,大嫂回我的信。”

“你有事找大嫂?”

董氏點頭,“這不是秋收了,我讓大嫂和大哥說,咱們家田地收上來的糧食不賣了,讓大哥將糧食送過來。”

昌廉,“你想捐糧食?”

董氏,“我看你為了糧食發愁,咱們家的糧食雖然不多,卻也能進綿薄之力。”

昌廉坐下道:“你的想法很好,但是不能由我起頭,蘄州官員不少,其中世家子弟很多,世家不會缺糧食,真正缺糧食的是百姓,如果每人捐一些,的確能解決不少的問題,但是出頭的人不能是我。”

董氏,“為何?因為知府大人嗎?”

昌廉搖頭,“知府大人巴不得有人捐糧食,我顧忌的是爹,咱們家在京城很惹眼,此次洪水,我已經出了風頭,再繼續出風頭遭人恨。”

“那這糧食還捐嗎?”

“捐啊,我需要好好想想,選一個出頭的人,我們跟在後麵就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