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延,“哎,我再想想捐多少。”
捐糧的消息傳得很快,溫家的動作更快,中午的時候,戶部就收到了一千石的糧食和稻糠等。
周家,竹蘭接到消息就讓管家親自去莊子告訴老大,糧食存在莊子內,要從莊子運糧食進京。
李氏道:“娘,二弟捐多少糧食?”
“我讓人去柳家問問柳大人捐多少,昌義照著柳家捐差不多的就行。”
蘇萱道:“三哥呢?”
竹蘭不操心昌廉,“捐糧的消息會傳遍各州,三房的糧食已經運到蘄州,三房不用操心。”
說著話,雪晗回了娘家,雪晗道:“娘,家裡準備捐多少?”
竹蘭得了謹言傳回來的消息,“你爹捐五百石,你大哥一百石,你二哥要看柳家,你四哥一百石。”
雪晗一算不算上三哥,自家至少七百石,很大的手筆了,“怎麼分開捐?”
竹蘭搖頭,“不一起捐,這樣能捐的多一些,你不準備糧食怎麼回來了?”
“我怕家裡的糧食不夠,所以回來問問需不需要糧食,您也知道秦王府田地很多。”
竹蘭失笑,秦王的確豪,“你可詢問過齊王妃捐多少?”
雪晗道:“宮內傳出消息,幾個王府就通過信,秦王府是皇上的嫡親弟弟,又是最富有的王爺,捐少了麵上不好看,我們秦王府捐兩千石。”
今年她想賣一些糧食來著,因為娘家沒賣糧,她也將糧食都存了下來,現在秦王府有糧!
“齊王府呢?”
雪晗道:“其他幾個王府都是一千五百石。”
竹蘭算著糧食,感慨道:“這一次溫家的確乾了件好事。”
彆管算計什麼,溫家捐的多,造成想蒙混過去的不敢少捐,這一批糧食大大的緩解了糧食的壓力。
同時竹蘭也感到悲哀,窮苦的百姓幾斤的糧食都拿不出來,而世家占據了良田,捐的糧食是許多百姓一輩子都種不出來的。
時代的悲哀,階級地位的嚴重差距,資源掌握在權貴手中,權貴的餐桌上魚肉依舊不少,百姓卻數著糧食過日子。
雪晗見娘神情悲傷,“娘,您不高興嗎?”
“我高興,隻是感慨如果你爹沒科舉,我們家也會為糧食發愁。”
如果他們依舊在周家村,麵對氣候變化,他們什麼都做不了,隻能保護著自己的小家。
現在身份的變化,書仁影響皇上,有了魚餅的出現,還說了其他的想法,儘最大的力量去挽救百姓的生命。
章州,昌義再次啟程,多了王姓的一家人和一個大夫,昌義不會為了生病的孩子耽誤行程,他要早些到閨女家,而不是被雪堵在鎮上。
請了個大夫跟隨,已經是他最大的善意。
趙氏因為想到自己逃難的情景,對王家很關注,送了小廝和丫頭的舊衣服給王家,回著的道:“當年我就沒遇到心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