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下衙門,周書仁回家沒和媳婦說大兒子的信,換了官服出來,拿起娘子寫好的表格,“日常表?”
竹蘭放下手裡的毛筆,“是啊,東城區的孤兒交給我了,京郊的莊子也開始收孤兒,孩子們的日程需要安排上,你看看我安排的成不成給我些意見。”
周書仁手裡的日程表清晰明了,每日幾時起,幾時吃早飯,上午給孩子們打基礎,一半的時間識字,一半的時間學算術,下午勞作耕種莊子的土地,晚上準時休息。
“你上麵寫下午勞作是年紀大的孩子,年紀的範圍是多少?年紀小的孩子如何安排?”
竹蘭仔細考慮過,“七歲以上的勞作,量力而行,而且不是每天乾活,孩子們會輪著來,儘量不傷害到孩子的身體成長,七歲一下的暖棚建好五六歲的種菜,由農戶帶著做力所能及的事。”
至於更小的,乖乖聽話就好了。
周書仁,“我建議每天有一個時辰給孩子們樹立三觀,孤兒的心理需要輔導。”
“你說得對,等莊子的房子建好,我去給孩子們上幾次課,做幾次輔導。”
周書仁,“我休沐的時候也過去幫忙。”
“好啊。”
“東城孤兒有一百七十多人,日後孤兒會更多,孤兒院缺人手,你準備怎麼解決?”
竹蘭有自己的想法,“我不準備用宮裡的婆子,她們被規矩洗腦了,日後會妨礙到我,我打算請農婦做飯,然後請一些有獨立思想的女先生照顧女孩,你覺得如何?”
周書仁,“好是好,女先生不好找。”
“我心裡有人選,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請到人。”
周書仁,“我相信你有辦法的。”
竹蘭還真沒底氣能請到人,到底是古代不是現代,並不是給銀子就能解決的,“我隻能儘量去請,如果不行我就自己上了。”
周書仁一聽,那可不行啊,媳婦不在家,他怎麼辦!
次日,周書仁剛下朝就被溫老大人攔住了,溫老大人問,“我聽說辦民間孤兒院的莊子在建暖棚?周侯,我們捐銀子是要花在孤兒身上的,現在一個孤兒沒看到,反而亂花銀子建暖棚,侯爺夫人是不是該給我們捐款人一個交代?”
周書仁掃了一眼溫老大人身後的人,反問,“這兩年溫度不正常,老大人可承認?”
“嗯,溫度不正常和給我們一個交代有什麼關聯?”
周書仁,“溫度不正常,農作物不適應環境變化,糧食會減產,去年就是證明,往年這個時候雪已經融化,今年彆說雪融化,氣溫依舊寒冷如冬,所以暖棚對糧食很重要,本侯不認為建暖棚有什麼不對。”
頓了下繼續道:“哦對,還要給你們解釋什麼是良性循環,莊子的地是孤兒種,儘量實現自給自足,而暖棚能保證部分糧食產量,冬日也能種菜換糧食,冬日的青菜很貴,本侯一直認為彆人給予的不如自己擁有,民間孤兒院不能一直靠捐贈不是。”
最後又加了一句,“當然,如果眾位大人喜歡獻愛心,每年定期捐贈,我回去就告訴娘子不用操心糧食,莊子的暖棚也停了,反正有眾位大人背後支持。”
溫老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