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輝也煩躁,這裡離縣城很遠,出去采買一次很不容易,歎了口氣,“如果不是旱路慢,我真想帶你們走旱路。”
於越陽將暖手爐遞給未婚妻,開口道:“還是水路快,你也瞧見沒人離開都等著開船。”
明輝想過到下一個河岸口等船,可惜需要提前定船票,有的時候不一定有船票,這才打消了折騰的念頭。
還好沒人見他們年輕招惹他們,護衛的身手震懾了同行的人。
玉宜聽著風聲,“這幾日氣溫降的厲害。”
玉嬌靠在姐姐的懷裡,“幸好姐姐多買了炭火和吃食。”
玉宜也慶幸,回程還真是精彩,“算著日子,京城該下雪了吧。”
玉嬌想念自己的院子,被困在這裡,想想就鬱悶。
京城,書仁兩口子吃了晚飯,二人正看書,昌義走了進來,“爹,娘。”
周書仁放下書,“我已經好多了。”
昌義,“兒子知道,所以來看看。”
周書仁坐起身,“你看你娘乾什麼?”
昌義道:“今日二皇子問了爹康複沒。”
周書仁,“還說了彆的吧。”
昌義點頭,“二皇子提了莊子的孤兒,二皇子說想去看看。”
竹蘭以為二皇子消停了,“莊子的管事攔不住皇子。”
所以根本不用和昌義說一聲。
昌義笑著,“最近二皇子很用心學習,對人也更和善了。”
周書仁心道,這是學聰明了,想要挽回形象,“你做好自己的事就行。”
昌義心裡有數,“兒子清楚。”
周書仁不擔心幾個兒子,多年仕途,他們已經能獨立生存,他惦記孫子,“明瑞離家有些日子了。”
昌義也惦記兒子,更多的是欣慰,“這次出行他能跟榮恩卿學到不少東西。”
當年爹教導過榮恩卿,這些年榮恩卿低調,不代表此人沒本事,兒子跟在榮恩卿身邊學習,他是高興的。
周書仁笑著,“你能這麼想就好。”
昌義很驕傲自己長子,他記著爹還沒痊愈,起身道:“爹,您和娘早些休息,兒子回去了。”
“嗯。”
竹蘭等兒子走了,揉了揉肩膀,“你也彆看書了,早些休息。”
周書仁不打算看了,“好。”
隨後的幾日,周書仁好了也沒急著上朝,皇上也沒催,周書仁就在家裡窩著。
第一場雪後就沒下過雪,今日是入冬的第二場雪,雪並不大,溫度卻十分的低,堪比寒冬臘月。
周書仁烤著火,“這天氣還是在家裡舒服。”
竹蘭指著桌子上的書,“你來看看印刷出來的書。”
周書仁,“印刷的不錯,唯一可惜。”
竹蘭的歡喜淡了一些,“可惜不能用我的真名,用的是風清先生。”
周書仁也遺憾,因為要推廣出去,讓更多的人學習,說白了,古代對女子太嚴苛,媳婦的名字不能用,偏見很難消除,“後世會為你證名。”
竹蘭摸著書,“這樣就很好了。”
現在隻是打基礎的冊子,日後剩下的幾冊也會推廣,她不在意這些名,隻希望未來會更好。
昌忠頂著風雪走進院子,周書仁見到哼了一聲,“大雪天的也不在家待著。”
竹蘭收起書,昌忠走進來,披風丫頭拿了下去。
昌忠見爹瞪他,摸了摸鼻子,“兒子不是胡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