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兒子要守孝三年,兒子和孫子守孝一年,兒子守孝職位被補上,出孝吏部就給了信,兒子升了一級,雖然依舊要出京卻是不錯的差事,孫子依舊回工部,現在工部官職是炙手可熱的,孫子的官職保留沒被占了,他清楚不僅僅因為汪家還因為周書仁。
汪家和工部尚書可不熟,真正熟悉的是周書仁,工部尚書也怕周書仁為孫女婿使絆子,一直幫忙盯著職位。
周書仁,“.....你的謝謝說的是不是太遲了?老爺子的周年早就過了。”
他是個感恩的人,他提醒的皇上汪家老爺子周年到了,皇上感懷後派人去了汪府,這是皇上的態度,讓想伸爪子搶資源的人又縮回了手。
他當然要護著孫女婿,工部尚書差事上精明著呢,汪苣長子跟他真沒關係,全因皇上記得汪家。
汪苣笑了笑,“不晚,我們誰跟誰。”
周書仁太清楚自己在皇上麵前說話的分量,所以他很少開口,“皇上始終惦記你。”
這就是有個好爹的重要性了,皇上對汪苣早就有打算。
汪苣真不擔心自己,他隻需要老實守孝三年就可,正好這三年修身養性為兒孫家族謀劃。
春闈結束,新出爐的周狀元要回家祭祖,沒錯昌忠要親自回去祭祖,周氏一族第一個狀元,不僅對周侯府意義不同,對整個周氏一族一樣意義重大。
周老大陪著昌忠回去祭祖,隨行的還有沒回過老家的明靜和明楓。
昌忠的日程很趕,回家祭祖要快些回來,昌智手裡有許多的活等著昌忠,如果不是這次祭祖意義重大,昌智恨不得留下昌忠直接去翰林院。
周氏一族另外參加春闈的族人,一人得了同進士一人落了榜,因年紀不小加上個人意願,周書仁幫著謀了個地方官員,另一個歇了心思不準備繼續考了,這次不跟著回老家。
周書仁的意思讓這個族人留在京城學習新知識,先送去男子學院待幾個月,然後由明瑞和明輝教導,等滿一年半回家族族學。
昌忠祭祖還會帶回來幾個族人進京學習,周書仁這麼安排為了家族和未來科舉改革做準備,周氏一族在當地是風向標,有周氏在一族帶頭朝廷推廣各學科平州會更輕鬆。
周侯府宴請後送走周老大和昌忠幾個,熱鬨的侯府又恢複了平靜,當然隻是表麵的平靜。
現在京城世家看周侯府都眼熱,殿試考題意味科舉變革,周昌忠的文章他們看了,明白狀元實至名歸也看出了許多東西,周家有超前的思想,周侯府對孩子的教育是全麵的,各種學科都有涉及,科舉如何變革周侯府都不會被淘汰。
周書仁沒人敢打擾,昌智和昌義就慘了。
最慘的是昌智堵人都堵到翰林院了,昌義也無語的很,麵對同僚的示好一言難儘,“我不是正統出身。”
同僚笑著,“你雖不是科舉出身,我卻知你學了許多的洋學,以前是我狹隘了。”
昌義心裡嗬嗬,臉上憨笑著,“我就是個粗人,現在折子都寫不好,至於洋學我主要學習語言。”
同僚皺著眉頭,他不是第一個來找周昌義的,這位油鹽不進!
一些老狐狸深知找周書仁沒用,雖然惦記卻將更多的目光放到男子學院,當然也沒放棄周侯府,萬一有幸運的呢!
竹蘭反而最輕鬆,她需要靜養早早傳了消息出去,沒人打擾她,不僅有周書仁的關係,還因竹蘭已經有了足夠的地位和能量。
周侯府,李氏等日子一到請了官媒去邵家提親,周老大還沒從老家回來,兩家已經合了八字,一步步走下來定親成功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