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晉-江文學城獨家發表
被俞玨逼到偏居一隅的齊王和魏王,在得知俞玨麾下大將李儘忠率領十萬大軍來攻打他們的時候,兩人嚇得趕緊結盟,互相照應,不敢有半點大意。
待到十萬楚軍兵臨城下的時候,他們更是嚇得戰戰兢兢,夜不能寐,生怕自己一個不小心就被楚軍給滅了,自己項上人頭成為李儘忠的軍功。
齊王和魏王一個是正兒八經的宗室藩王,一個是擁兵自重的將軍自封為王,一開始兩人是非常不對付的,齊王覺得自己是皇室血脈身份高貴,他造反不叫造反,叫清君側,叫皇位有德者居之,斥魏王為亂臣賊子。魏王覺得齊王雖然有皇室血脈,但一樣是臣子,都是臣子造反,憑什麼你就比我高貴?這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嗎?他也看不起自命不凡的齊王。
隨著俞玨這個楚王的崛起,齊王和魏王都一致認同的把楚王放在鄙視鏈最下端,因為楚王是平民出身,既非宗室也非貴族,而是賤民。
但兩人誰也沒想到,正是他們看不起的賤民把他們打得抱頭鼠竄,一退再退,城池丟了一座又一座,最後到了偏居一隅苟延殘喘的地步。他們的臣屬忠心度不高能跑的早就跑了,就剩下大貓小貓三兩隻,兵力也不足,治下百姓個個都心向楚王,巴不得楚王早日來救自己於苛政之中。
原先不和的齊王和魏王到了這個地步,也不得不前嫌儘棄的開始聯手合作,他們還不敢互坑,這個時候可不是死道友不死貧道的,而是唇亡齒寒,兩人不聯手基本沒生路的。
俞玨忙著消化新得來的地盤,又忙著做準備攻打京都,暫時沒空搭理齊王和魏王這兩個不足為懼的跳梁小醜,也就讓兩人多苟活了一段時間。
他們還以為是自己結盟嚇住了俞玨,在俞玨大軍退去沒有攻打他們的意思之後,這結盟又崩了。現在李儘忠打過來,他們又匆匆忙忙的結盟,想再次嚇退楚軍。
然而這一次李儘忠收到俞玨的準確命令——能一次性將齊王和魏王滅掉就儘量滅掉,儘早完成天下的大一統,暫時滅不掉也要打得他們不敢冒頭,不能影響到攻打京都這一戰。
李儘忠知道俞玨讓他帶兵過來,是擔心齊王和魏王狗膽包天的趁著俞玨率軍攻打京都的時候偷襲他們的後方,所以他是打算來直接滅掉齊王和魏王的,不考慮暫時滅不掉的可能性。
齊王和魏王早已被俞玨親自率軍打殘了,現在還沒恢複過來,李儘忠覺得自己要是滅不掉兩個苟延殘喘的諸侯,簡直不配得到俞玨的重用了。
所以這次李儘忠非常猛,在下令攻城的時候身先士卒的衝在最前麵。
統帥身先士卒,大大的激勵了士兵們的士氣,一個個激動得嗷嗷叫著衝上城牆,悍不畏死,死戰不退,氣勢如虹,嚇得本就士氣低落的齊軍魏軍根本沒什麼膽子跟楚軍交戰,幾乎是一觸即潰。
齊王和魏王僅剩的幾座城池,不過半個月的時間就被李儘忠攻打下了大半,就剩下他們守城兵力最多的大本營了。
偏偏這個時候,楚軍攻下京都,皇帝**而亡,皇室中人全部被俘虜,朝廷正式滅亡的消息傳了過來。
齊王頓時就沒了作戰之心,心中恐懼不已,想要投降了,他跟魏王商議道:“那些皇子都被楚王好好養著,我們若是投降,應該能繼續當個富貴閒人。”他連想都不敢想自己能留下什麼權力或者人手,能保證性命和富貴就好。
魏王看不起齊王的膽怯,怒道:“投降之後我們的生死就在楚王的一念之間了,你敢保證楚王一輩子都不會殺我們嗎?你可彆忘了,我們可是跟楚王交戰多次,結下仇怨的,跟那些養在深宮裡的皇子可不一樣。”魏王能從一個將軍走到今日地步,自然是有極大野心的,他怎麼甘心掙紮都不掙紮一下就投降呢?就算要投降,也得是被待遇優厚的招安,他可不想隻當一個富貴閒人。
齊王和魏王產生了分歧,自然也就影響到了兩人的屬下。
齊王的幕僚給齊王出主意:“王爺,您若是想投誠,也應當給楚王一個有分量的投名狀,不願意投降的魏王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而魏王那邊也在跟自己的幕僚商議:“你們說本王若是拿齊王的人頭當投名狀,楚王會不會願意招安本王?給本王保留一定的權力和自由?”
雙方各懷鬼胎,原先結盟的信任瞬間化為烏有,齊王和魏王不約而同的想要對彼此出手,又正好撞了個正著,兩人頓時明白了對方跟自己打的是同一個主意,心中暴怒:既然你不仁就彆怪我不義了!
李儘忠還在琢磨著怎麼以最小的傷亡最快的速度攻打下齊王和魏王的老巢時,就見有一士卒來報:“報——將軍,齊王和魏王的人打開城門投降了!”
李儘忠走出帥帳去城門前一看,竟然真的開門投降了。隻是因為不見齊王和魏王,那領頭投降之人也不是什麼有名氣的人,他就有些懷疑是不是詐降。
結果沒想到投降之人竟然把齊王和魏王的人頭都奉了上來。
李儘忠看著兩個盒子裡的人頭,這才確信他們是真的投降,沒想到這些投降之人居然能做到乾掉齊王和魏王。
齊王和魏王的麾下也有楚軍派去的細作臥底,就是為了在有需要的時候刺殺齊王和魏王,或者是打開城門放楚軍入城。但齊王和魏王大概是因為自己治下百姓太過心向名聲極好的楚軍了,害怕有人通敵,看管城門之人都是齊王和魏王心腹中的心腹,保護兩人的護衛也都是死士,根本沒有臥底動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