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藏經閣沉澱(2 / 2)

無敵小侯爺 大海大洋 8016 字 10個月前

高洋不求儘數習會,然而剖析所蘊妙理,汲其長,滋養自身。

腦海裡慢慢構模,再詳細分解,從建到毀的過程中,仔細領悟。

時不時發問靈乙,借它偶爾不謹慎禿嚕話語,印證心中所思。

靈乙說了,上古武技招式粗陋,殺傷力卻高。

原因在於太古、中古時代,神魔齊出,爭雄三界。故而法則明顯,道韻易悟。

好比一潭渾水,隨意一瓢水裡都有雜物,待無人傾軋,雜物沉澱,水質清晰。

要想有所獲,錯非潛水深底,或岸邊露伴,不眠不休。

按世人理解,先天可領悟武學招式的意境,宗師可深入一層,從意境衍化參透更深層次,從而主動掌握意境無常衍變。

上古時,水質尚渾,先民仰首觀天,必有所悟。這就是上古功法何以簡陋,偏生大道混同。

近代神魔潛跡,天道隱晦。

縱然今世武學,有先天意境、宗師奧義、天人法則之說。可是參悟難度,相對上古,艱深倍至。

譬如人榜之戰之中。

席真使出的劍心,對應的便是武學奧義。

以先天層次穎悟劍心,縱然枯骨教崔繼歡絕學儘出,甚至玄劍女天外劍道高明他倍蓰不止,最終崔繼歡慘敗,玄劍女僅是趁他劍心未施,稍勝一招。

所以領先一步穎悟武學奧義,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大好處。

何況席家奪命十三劍決非凡響。

至於天人法則,便是武者借由武學各類奧義,窺透天道運行之妙。

譬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這是天地運行規律,屬於初步悟道第一境入道。

其次順應天地萬事萬物內涵機理,按道遵行,依道而循,這是中等層次,第二境法道。

最後是掌控天地事物規律,化無形為有形,呼風喚雨,翻江倒海,趕山驅嶽……

這已是天人層次,屬於第三境行道。

涉及行道,非凡人可想,等如半步神魔。

當然天地運行自有規則,天人可逞一時之威。

但自然規律不可悖反,倘若持樞天道,至萬事萬物失理,天人也將引來天劫懲罰,譬如五衰之劫,終至隕落。

故而此方世界天人少有入世,一般均為宗派後盾底蘊,坐鎮一方。

天道之嚴,常人不解。

然天人強者,初始循天理,後因壽元之故,逆天而修,妄圖逃脫生死輪回,無疑知之甚詳。

大道之行,在於道濟天下。

強者入道、法道、行道,最後以武載道。

無不試圖以武證道,跳出三界,脫離五行,從此沒有生老病死、興衰成敗、吉凶禍福。

這種遠取諸物,近惠己身舉止,實與乾坤運行大大違悖。

是以天人五衰。渡得過入仙神之界,渡不過化為灰灰。

靈乙一番不知是禿嚕,還是故意提示。

高洋頓有豁然開朗之感。

如果說原本一知半解,懵懵懂懂,各類典籍,許是了解一二,然有些具體措施或怎生應付天道懲罰舉措,皆是各門各派大隱秘。

高洋想憑自身領悟,從而順利臻至天人,難度不啻凡人登天。

不過也正由於這段時日交流,對自身武道,高洋有了更為清晰規劃。

好比前世獨自到一個陌生城市,有了地圖導航,決計不愁迷路。

他把三十餘門上古武技抽絲剝繭,細細審視裡麵所蘊道則妙理。

上古先民仰觀象於天,俯察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通自然之道,類萬物之神。

為更好體悟,高洋模仿上古先民。

立山巔,蒼茫大山儘收眼底,迎風踏雲,觀日升月落,每個瞬間似乎都是不可逆轉永恒。

天地流轉不停,每天均有相似一幕,萬物輪回大道之中當下發生的,以及過去和未來,仿佛僅存一個無意義時間概念。

因為感悟頗多,高洋無由多了一份對天地美好的感恩。

生命喜悅不時浮現,跳動的心宛若蓮花安然超脫。

動靜之間,每天過得行雲流水般自在。於大山靜謐中,孜孜求道,漫漫簡行。

不覺,心純而不枯,神智不汙不垢,精神意念漲起漲落,安寧,不擾不亂,肉身漸與神念平衡。

恍惚之中,意境種子茁壯成長,綠芽勃發,枝丫抽絲。

天地大道,有預之兆。

因為心神澄靜,上古武技研習幾乎一日千裡。

諸般妙理,百川歸海,悉掌一心。

武道學識增進,於創造無極拳道秘技殺招,大有助益。

幽帝台汲取幽冥玄氣,從而真陽、幽冥兩氣模擬黑洞漩渦。因為出自陰陽二氣,又有漩渦吞噬之力,遂取名為陰陽磨。

之後數次與當世俊彥切磋,取鎮天印意,合太嶽錘勢,融造化掌韻,創出渾天印法。

這段時日,又把熟之又熟的八極崩,結合上古殺伐之力。

無極拳源自廝殺之術,最重殺伐,滲入上古先民搏天地,鬥萬獸殺意,更是相得益彰。

這是他陰陽磨後自創的第二式秘技殺招,也不改名,繼續喚作八極崩。

至此,魂穿以來累積的理論學識俱融入武道進程,並化為實操。

於是心滿意足,轉而研究起千脈歸混**。:,,,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