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郭帆(2 / 2)

我沒想當影帝 油炸大金 4409 字 10個月前

“你好像拍過科幻片?”

“對,《第九區》,那是個軟科幻,設定很吸引人!”

沈明把《第九區》的故事架構說了一遍,順便誇了一通尼爾布洛姆坎普。

“尼爾導演很厲害,南非其實也沒有什麼電影工業,他這部電影前期準備了好幾年,一直在等有人投資給他…”

宋哥來興趣了:“那他靠什麼生活呢?”

“他在南非是很有名的短片、mv還有廣告導演,他跟我說13年的時候,彼得傑克遜本來打算投資想把他的短片《光環》係列拓展成長片,後來,索尼方麵撤資,這次的《第九區》,彼得傑克遜也掛名了製片人,而且投資了1500萬美元,還幫著找了華納公司做發行!”

《第九區》,製片成本大概4000萬美元,沈明投資600萬美元,片酬80萬美元+票房分紅百分之八。

彼得傑克遜投資1500萬,尼爾本人砸了600萬,剩下的都是乾澄影視投資。

華納隻負責發行,卻能收取百分之三十的票房分紅…

沒辦法,這是大製片廠、大發行機構的優勢!

郭帆看了眼宋哥,而後繼續盯著沈明…

“郭導、老宋,我大概知道你們的意思,說實話,我不看好國產科幻片!”

“…為什麼?”

沈明解釋道:“我覺得科幻片最基礎的東西就是世界觀設定,而中國導演在做科幻片的時候,下意識的就把這些忽略了!”

“比方說卡梅隆拍攝《阿凡達》時,先編製了一本《潘多拉星球百科全書》,為什麼有些山可以在潘多拉星球懸浮?因為礦石含有常溫超導物質;為什麼潘多拉星球的磁場是紊亂的?因為附近有幾顆彆的行星;潘多拉星球應該長出什麼樣的植物動物?動植物的形狀必須符合這個星球的環境;還有,他甚至為了區分潘多拉星人和地球人,找語言學家編撰了新的語言…”

“這些我都有做!”

郭帆把隨身帶著的黑包拿到了桌麵上,一遝稿紙:“這是我們為《流浪地球》編製一百年編年史,從19772075,讓大家了解整個事件是怎麼一步步發生的…”

沈明接過稿紙,上麵果然寫了一堆密密麻麻的東西,包括誰預測太陽會在一百年內發生氦閃,聯合國在什麼時間向全世界公布“流浪地球”計劃…

“這是我們製定的概念設計圖!”

郭帆打開平板電腦,一邊指著上麵的畫像,一邊說:“50年後人類世界是什麼樣子?房間是否還有牆壁實體?文化娛樂是什麼樣子?各種汽車是什麼樣子?隻有把這個世界真切地描畫出來後,編劇才知道你描繪的是怎樣一個世界,他們才能夠在這個基礎上再去編故事!”

“我們做了三千多張的概念稿,包括行星發動機、地下城、運載車等所有場景的細節構思,分鏡頭畫稿達到了8000多張!”

“還有,我覺得‘帶著地球一起逃亡’符合我們東方人的思維!”

“之前,我去和工業光魔聊特效的事情。他們聽完我的介紹,吃驚地問我:為什麼地球出現危機後,中國人不是逃離地球,而要帶著地球一起跑?”

“我的回答是:我們買房子買的不是物理空間,而是一個家庭,裡麵住著父母、老婆、孩子,這個物理空間承載著我們所有的情感。中國人特彆有家國情懷,即便發生了災難、戰爭,很多人也不願離開家鄉,死也要死在那兒。”

沈明一邊翻看著平板電腦上設計稿,一邊聽著郭帆在耳邊講述《流浪地球》誕生的事情…

他已經對這個項目感興趣了!

但問題來了…

才答應了和奶蕭一起浪三個月,轉過頭,又踏馬跑去片場,這樣不好!

郭帆說完,有點忐忑不安的看了看沈明,後者抬頭:“兩個問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