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白了就是《演員的誕生》火了之後,很多觀眾關心演技,然後節目組覺得這個是個賣點,就邀請了周訊…
主持人關瑤淼。
關瑤淼也是童星出身,演過《江山美人》、《滑稽人》、《鹽丁兒》,還在《大宅門》裡演過關香憐。
不過,接觸主持之後,就沒怎麼演過戲。
人家誌不在此吧。
沈明和關瑤淼隔桌而坐,看了眼提綱,覺著沒什麼問題,便道:“可以開始了。”
“ok!”
攝影師早就架好了機器,沒有化妝,沒有遮光,背後就是洛杉磯的黃昏,淡映著倆人的臉。
“這是你第二次提名奧斯卡,有沒有什麼特彆的感受?”
“…還好,反正沒拿獎。”
他穿著件白襯衫,麵前擺著杯茶,整個人很隨意的樣子。
“來參加之前,你的真實想法是什麼?”
“…就是人家給了我提名,我得來一趟,捧個場。”
“那你覺得自己的表演方式跟西方演員的表演方式有什麼不同嗎?”
沈明端起杯子抿了一口:“…這個要牽扯到表演理念。歐美演員,極少念過中戲這類國家級的專業學校,很多演員甚至沒上過大學!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即基礎教育。很多人從小就開始學音樂,學舞蹈,學戲劇,在小學有小學社團,中學有中學社團,平時還有街區劇院、城市劇院等等。舞台劇這種在我們看來挺高冷的玩意兒,隻是人家生活中的普遍調劑。”
“他們也尊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係,甚至有專門的教學工作室,可他們沒有僵化地去執行,而是結合市場反饋,發展出了一種新流派,方法派。”
“方法派最講究外在表達,即通過表情、肢體、語言以及各種輔助行為如道具和布景的移動變換,來幫助觀眾與演員建立情緒上的聯動。簡單講,歐美這塊更注重觀眾和整個戲劇效果的交互反應。”
“其實,幾乎所有的表演派係的目標都是一致的:塑造角色,將故事中虛構的生活經驗再現,並將體驗傳遞給觀眾。”
“那你屬於什麼派係?”
“…我?我什麼都懂一點,但我演戲的時候還是會保留一絲克製,會在內心深處提醒自己你扮演的隻是角色,而不是已經活成了角色。所以,我演戲之前,會花大量的時間在案頭工作上,去研讀劇本,去分析角色劇情,不僅僅是自己的,還是其他的角色,記住整體的邏輯事件和情感走向。然後去設計,自己語氣是該輕該重,該用什麼的表情動作去表現這個角色的形象。”
“可這樣的話,你很難進入角色!”
“…也不是啊,當你分析到位了,就很容易跟角色走近了…”
“聊聊你在好萊塢的發展吧!”
“好啊,我現在手上有三部電影,一部是跟《爆裂鼓手》的導演繼續合作的《愛樂之城》,還有一部是華納重啟的係列片《致命武器》,還有環球的《勇敢者遊戲》…”
“那你擔任的角色?”
“男一號,後兩部都屬於商業大製作!”
關瑤淼有點驚訝:“都是?”
“嗯,他們也指望我打開內地市場,我們算是雙贏的合作。”
“那您之後會把事業重心轉移到好萊塢嗎?”
關瑤淼直接用了‘您’…
嘖嘖,奧斯卡影帝提名的分量都比不上兩部大製作的男一號…
“應該不會,其實我接戲更看重劇本,不是很想演純粹的商業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