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的溫室殿是忙碌的,上上下下的宮人都圍繞著天子,直到天子儀仗出了溫室殿往宣室殿去才能稍微放鬆一些。不過再忙碌也忙不到溫室殿西邊偏殿,這邊是陳嫣的居所。在溫室殿正殿上下忙亂的時候,經過這裡的宮人都放輕了腳步。
這也是天子吩咐的,不夜翁主一個小孩子,正應該多睡,根本不讓宮人叫醒,就讓她睡到自然醒。
天子的命令對於宮人來說不啻於鐵則,陳嫣由此在未央宮過上了比皇帝還舒服的日子——天子還要早起上朝呢!皇子公主也得早起請安,不存在睡懶覺到日上三竿的!
不過公元前的西漢沒有什麼夜間生活,或者說有,但是和一個六七歲女童也是無關的。所以陳嫣向來早睡,就算是孩童覺多,巳時之前也能起床,正好趕上和天子大舅吃饔食。
不過今日有些不同,待天子儀仗離開溫室殿後,沒過半個時辰陳嫣就翻身起床了。等到盥洗完畢,她吩咐請來了自己身邊熟悉的侍醫。
西漢的太醫製度分為兩班,一邊歸太常,一邊歸少府。太常的太醫係統專門為朝臣服務,少府的太醫係統則是為皇室服務。而所謂少府太醫,大多是地方選送的優秀醫生,這些人往往在專門的機構待詔。隻有皇室有需求的時候才會傳喚到宮廷,稱之為侍醫。
陳嫣從小生病到大,身邊的侍醫幾經淘汰,剩下的都是熟悉她身體情況,醫術十分專精的小兒侍醫。因為常常見麵,彼此之間也算是熟悉。
“翁主這方子麼...”已經五六十歲的太醫捋了捋一把白胡子,凝神思索起來。
他思索的不是彆的什麼,而是陳嫣拿出來的一個藥方。要說這個藥方是真不錯,太醫一見就有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但陳嫣打算向清河王身邊的侍醫推薦這個新藥方,這就讓人猶豫了。
要是治好了清河王,那自然皆大歡喜,沒有什麼好說的。可要是沒有治好,甚至最後清河王還是夭折了,會不會有人聯係到這個藥方,牽連到不夜翁主身上?
不夜翁主年紀小,沒人會覺得這件事是她一力主張的,隻會將藥方安在他們這些侍醫身上。到時候真有個不好,豈不是惹禍上身?
陳嫣自昨日從曲台殿回溫室殿想了很多,最終做出決定卻沒有多少猶豫。
說來也是巧合,陳嫣上輩子的時候祖父是一名中醫。說不上醫術精湛,但在本地還是有一定名氣的。大病他不會去治,會勸人去大醫院。可要是日常小病,他向來是手到擒來的。
感冒發燒顯然屬於此列。
陳嫣沒有跟著爺爺學中醫,但小的時候學寫毛筆字,抄寫的不是什麼詩詞文章,而是中醫學的古代典籍,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所以對中醫藥方是有一定了解的。
就是這樣她也不敢給人開藥,因為中醫是一門很講究經驗的學科。有的時候兩個病人的病症看起來完全一樣,也有可能要用兩個完全不一樣的藥方。
但是劉乘的病症不一樣,他屬於風寒感冒,這是一種後世差不多已經研究透徹的病症,不存在多少意外。再加上此時他身邊的侍醫已經斷出了他的病,不需要陳嫣再去判斷...缺的隻是一個對症、有奇效的藥方而已。
陳嫣心裡十拿九穩,她想到的是《傷寒雜病論》中被譽為千古第一方的‘桂枝湯’。
這個方子一個是容易湊出來,所用的藥材都是此時已經理解了藥效的,隻不過沒有人將其組合起來——也可以看成是此時的人對於中醫學藥理理解還沒有後來醫聖張仲景時期那麼深刻。
另一個,這個藥方可以針對很多病症,而不隻是風寒感冒,很多時候都用得著,出現頻率極高,這才有了‘千古第一方’的美譽。
更、更重要的是,劉乘的種種症狀都正對‘桂枝湯’!
說起來古代治療風寒的湯藥也不止一種,桂枝湯、麻黃湯、葛根湯、小柴胡湯等等,同樣都是很有效驗的名方。但不同的藥方針對的是看起來相似,實則謬以千裡的病症。
陳嫣曾多次看到爺爺使用桂枝湯治療,相關的常識還是懂得。
劉乘是典型的風寒感冒,脈象無力,舌頭色淡,腹部微微痙攣,與此同時伴隨著出汗的症狀。再聯想到她平常身體虛弱——用桂枝湯是無疑的。
而為了保險,陳嫣又找來了身邊的侍醫。他們都是常常處理小兒疾病的,他們或許無法自己想出一個良方,但一副藥對症不對症還是看得出來的。這就好比是成績好的學生做題,特彆難的題目讓他們去做也不見得一定能做出。但看到答案推測正確不正確,卻相對容易。
“翁主這方子倒是極好的,對了清河王的病症。隻不過...”吞吞吐吐半晌,侍醫才道:“隻不過能不能病愈有時也不是看藥方,若是不能痊愈,到時候...”
有的人生病放著不管也會好,有的人吃的藥再對症也沒用!哪怕是在醫學相對發達了不知道多少的現代社會也有這樣的問題,更何況是公元前的西漢了。
考慮到劉乘的身體一慣不好,用了藥也不好是很有可能的。
侍醫不必將話說滿,陳嫣也很清楚他的未儘之意。事實上,昨天之所以會思考這件事,也就是這方麵的擔憂。但也隻是短暫的擔憂而已,她很快做出了決定。
“我知道這個,隻是...”隻是她不能看劉乘這這樣去死!
來到這個時代之後,周圍的人就不再是曆史書上一個個鉛字印刷的名字了,而是活生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