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裡連續兩個明媚陽光天顯然很讓長安百姓喜歡,晴天總比雨雪天暖和。這樣的日子家裡要少用許多柴草木炭,而對於根本用不起柴薪取暖的人家就更加友好了!此時的柴薪也是好大一筆資產,哪怕是長安百姓也不見得人人都能準備充足。
有一些地區流行吃冷食,又或者一天隻開火一次,很大原因就是為了節省柴薪不得已為之。
對於未央宮裡居住的陳嫣來說也是好事,因為她晾曬的已經絲綿已經乾透了!趁著陽光好的時候好勞作,叫上了自己的幾個婢女一起製蠶絲綿被。
綿兜已經曬乾,剩下的活就是拉伸而已。
陳嫣和三個婢女占據平台四角,用力均勻、不緊不慢地拉扯。直到綿兜被拉伸成一片透明的薄絮,這才扣在平台上。
才做了一次陳嫣就搖搖頭,對一邊的婢女清道:“清來替我罷!”
不是她想偷懶,上輩子她是親手做過蠶絲被的,對這一項勞動並不陌生。關鍵是直到這一次上手去做才想起來自己如今人小力弱,和其他人根本配合不起來。幸虧如今的家具都十分低矮,找出來的平台也是一樣,不然陳嫣很有可能都扯不到綿兜!
“唯唯。”清立刻接手了陳嫣的工作,然後在陳嫣的指導下拉伸綿兜。做了幾個之後好奇問道:“翁主這個主意製綿被倒是和尋常的不大一樣,製出來的蠶絲綿被有何異處?”
“製出來你就知道了。”陳嫣也不解釋,隻是笑了笑。
唔...說起來她這很有可能是一次‘技術創新’了。公元前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總之和後世想象的古代生活有很大差彆。後世現代人的古代生活大多是近古時代的,而在西漢這種‘上古時代’,很多認為‘理所當然’‘古已有之’的東西其實都是不存在的。
比如說被子。
此時棉花還沒有傳入,冬天蓋的被子隻有幾種。比較常見的,窮人蓋乾草,稍微好一些的老百姓會采集木棉、蘆花。這些無法織布,但蓬鬆的絮可以塞進被套裡做保暖之用。
而富貴人家則是用蠶絲或者長毛獸皮,後者不用解釋,關鍵是前者。按理來說,應該能夠製成和後世差不多的蠶絲被了吧...富人生活也蠻好的...
其實不然,此時使用蠶絲製綿被的方法十分原始,一般都是選用質量不好、被汙染了的蠶繭,切碎之後填塞進被套裡麵。非要說和後世蠶絲被的差彆,這就像是用棉花做被子,一床被子直接用了棉花,另一床則是有彈棉花這道工序。
後者使用的棉花少、被子輕、保暖效果更好。蠶絲被也一樣,更成熟的技法讓蠶絲被綿胎可以使用少一些的蠶繭,更重要的是做出來的蠶絲被卻更加輕巧、暖和。
說實話,這是陳嫣看到少府送來的新被子才想起來的。
站在西漢王朝,她看太多東西都有改進餘地了。隻不過太多太多的東西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是她拍腦袋想主意就能做到。
比如說‘千層底’吧,她一直想要做一雙千層底的布鞋,要知道她對此時的鞋子詬病很久了!
漢代的鞋履種類不少,有皮鞋的鞜、鞮、靴,鞜是貴人所穿,精挑細選最好的皮革,然後再由巧手精心製成。同樣是皮鞋的鞮則相當粗糙,更像是用沒有處理過的皮革直接包在腳上,是奴婢的鞋履。靴子則因為其方便行動的特點,在軍中流行,軍官和小兵都有可能穿。
除了皮鞋,漢人還穿絲履、麻履、木屐,絲履不必說就是富人專享,麻履則接近後世的草鞋,至於木屐,就是木底的鞋子。
穿越之前的陳嫣對此根本不了解,而生活在這個時代之後她很快因為這些鞋子頭疼了起來。此時的絲履和麻履鞋底都很薄,當作室內鞋穿一穿還好,一旦出門就很不舒服了。木屐的底倒是厚——為什麼登山穿木屐!小時候陳嫣讀書,讀到‘腳著謝公屐’還很不解來著。穿木屐登山,腳不會覺得辛苦嗎?
木屐的鞋底硬,而且根本不貼腳,怎麼想也不會舒適吧!
但到了這個時代才知道,此時的鞋底薄的不行,想要行遠路、難路,還真得是木屐才可以!
因此陳嫣很快想到了自己曾經做過的‘千層底’,想著要是做出千層底了,也算是一件於國於民的好事吧——這時候沒有棉布,但不要緊,麻布、葛布、帛布,大家可以按照各自經濟條件換材料,總比現在的那些鞋履要好穿的多。
關鍵是她真的去嘗試才知道有多艱難!
千層底其他工序不說,就說最開始的‘打袼褙’就愁死人了。打袼褙需要熬漿糊,熬漿糊需要麵粉。而此時的小麥根本沒有磨麵粉一說,大家都是連麥殼一起吃的,粗糙無比!所以在漢代小麥才會是最下等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