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所謂的拔禊沐浴,也就是個樣子,在水中洗洗手、濯濯足、擦擦臉,往彆人身上潑潑水(三月三潑水節很有可能是這一套的遺留),這一套做下來就算是完成了拔禊活動。
到處都是青年男女,陳嫣看著倒真有一些誤闖‘情人坡’的感覺。唔...這大概是一個漢服主題的相親活動吧!
不過偶爾也會有例外,陳嫣忽然就發現了一個落單的‘熟人’。對身後的傅母益和宮人揮揮手,示意他們不必跟上。而自己則是輕手輕腳地走了上去...
“表舅怎麼在此處呢?”
這是一棵長在水邊的歪脖子柳樹,已經處在‘權貴片區’的邊緣地帶了,所以人很少,柳樹下麵有個人也很難被發現。陳嫣看背影好一會兒,才發現竟然是‘親戚’——好叭,親戚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就這一片,真要扯親戚關係,可能十個裡麵八個都是七彎八繞能連上親的!
身著深青色深衣,頭上戴著一頂高山冠,跽坐在一張菀席上,膝頭放著一張伏羲琴。陳嫣走得很近了才能聽到斷斷續續的古琴聲...有一點點悲傷的感覺。
魏其侯竇嬰,從年輕時候就是出了名的美男子,此刻高冠廣袖,古琴流水,聽到身後的動靜,側過頭去看...完完全全就是古畫裡的那種美男子。雖然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審美,但審美這種東西是有共性的!
不同時代的美一開始或許不能接受,但隻要習慣了,立刻就能感受的到。
“是阿嫣啊...”
陳嫣‘噠噠噠’地跑過去,然後蹲在了竇嬰身旁,抱著膝頭,歪著頭看向這位大漢貴族。‘唔’了一聲,然後小小聲道:“表舅在此處彈琴呐...”說著還偷瞥了竇嬰的古琴一眼,看起來是有年頭的東西呢!
竇嬰絲毫沒有被打擾的不悅,對陳嫣一個小孩子他表現出了極強的耐心。笑著放下了古琴:“聽說阿嫣最近也在習樂?”
陳嫣點點頭,“但阿嫣並非習琴,而是習瑟——其實本想習箏。”
相比起古琴低沉而富有韻味的聲音,瑟或者箏都要清脆很多。從陳嫣的感覺來說,總覺得瑟或者箏都要簡單一些。之所以更想學箏,這大概是因為後世古箏流行,學民樂的小夥伴很多都是學古箏的,但是瑟就......
所以天然就對箏有一種更親近的感覺吧。
“那為何不學箏呢?”竇嬰語氣和藹,同時還真有點兒小疑惑。他並不覺得陳嫣會想要學某種樂器不成,然後被強製著學彆的樂器。事實上她不學這個也不會有人說她,天子的寵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竇嬰至今也記得天子是用何等目光去看這個外甥女的...天子甚至沒有用這樣的目光去看過太子!從前的粟太子沒有,現在的劉徹也沒有。
陳嫣拽了一片柳葉下來,捋了捋,“因舅舅會瑟不會箏...舅舅表麵不說,但心裡是很想手把手教我的,雖然他也不能一直教阿嫣。”
天子是很忙的,當然不可能像老師一樣準時準點上課教導,但偶爾有時間的時候他確實渴望教導陳嫣。無論教什麼都好!
一陣清揚的樂聲響起,有些陷入沉思的竇嬰發現陳嫣已經站起身來了,正在吹剛剛那一枚柳葉。
一開始還有一些生澀,但漸漸熟練起來,樂聲也由斷斷續續變得連續。
周時的‘樂’往往和‘禮’聯係起來,後來春秋戰國禮樂崩壞,‘樂’才漸漸變得隨便起來。人們可以僭越地使用不符合的自己身份的舞樂,同時民間所謂難登大雅之堂的民樂也進入貴族的生活。
但在那時,宮廷音樂依舊相當強勢!貴族音樂的創作和民樂不同,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規則很多!現代人作曲有現代人的一些規則,古人的規則隻會更加嚴苛,其中差彆就像自由體詩歌之於古代詩詞一樣!
而宮廷音樂則是在古代音樂裡也算規則最嚴的,相比之下民樂可以說得上‘自由’!
這樣而來的宮廷音樂難免越來越冗陳、無趣,但這本就不是為了有趣,很多時候是為了祭祀、待客等場合使用。
而作為國君,一旦在宮中使用民樂,一般會被認為是不務正業、玩物喪誌,是開始沉迷於享受的體現!
時間來到此時,宮廷音樂依舊很有地位,但也就是個地位了而已。統治者該享受更加自由更加有趣的民樂就去享受,就連最老學究的大臣也不會因為這個而勸諫了。
但即使是這樣,音樂與音樂之間還是有‘鄙視鏈’的。比如說竇嬰剛剛彈奏的就是處於鄙視鏈上遊的‘雅樂’,而陳嫣吹的這一段,雖然聽著還算不錯,但以此時的樂理衡量,簡直就是不入流!
但...但竇嬰卻沒有出聲,而是靜靜地聽陳嫣吹奏。和他有些悲傷的琴音不同,柳葉的聲音悠揚又活潑,好像春日裡嘰嘰喳喳的鳥雀。
陳嫣是在鄉村長大的,小孩子跟著大孩子跑。有一個同村的大孩子就很會吹葉子,陳嫣跟著對方學,後來倒比對方吹的更好了。
...... ......
“賈誼這個人嘛...其實真是可惜可歎了!”竇嬰緩緩地說道。
陳嬌在渭水河邊將少年少女的活動參加了一遍,最後想起來還得照看陳嫣。雖然陳嫣身邊少不了人跟著,沒什麼可擔心的,她還是到處找起陳嫣來——心裡對於半路丟下陳嫣,還是有一咪咪的心虛的。
而等她找到陳嫣,沒想到她正和表舅魏其侯竇嬰在一起。陳嬌簡直滿臉問號,話說他們兩個有什麼可說的?
論年紀,表舅都能給阿嫣做祖父了!論交情,雖然表舅偶爾能在未央宮見到阿嫣,但也絕對沒什麼多餘的情分。至於彆的就更不用說了,一個當朝大臣,和一個小姑娘,說什麼?
然而他們還真有的說,說的東西每個字陳嬌都懂,但放在一起就不明白了。
其實陳嫣也不知道話題是從什麼時候歪到這邊的,有的時候‘時機’真的是個很巧妙的東西。如果沒有那個‘時機’,有的人認識了一輩子,或許也隻是個熟悉的陌生人。
而如果突然出現了那個‘時機’,人與人之間立刻就跨過了所有的障礙,忽然變得什麼都能理解了。
一開始他們還是說的‘音樂’,然後漸漸地開始說到彆的。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竟然開始說起本朝的一些人物了。
當然,為了避免尷尬,都是一些已經作古的人物。
“賈誼?非非!賈誼舊事實不在‘可惜’二字!”陳嫣很自然地說出了自己的觀點。
賈誼的名頭可是很大的,教科書上還選過他的《過秦論》,也因此多多少少能了解他的生平。另外,後來李商隱的一句‘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也為賈誼的出名出了大力,許多懷才不遇的文士都會吟誦一二。
賈誼有幾個地方是很厲害的,第一,他年輕,真的非常年輕,二十一歲的時候就被征召為博士!當時就是博士中最年輕的,這個記錄到現在也沒有人能夠打破!簡單來說,他是年少成名的典範。
第二,有才華是真的有才華。眾所周知,在會論資排輩的社會裡,一個年輕人能夠走到老前輩才能得到的位置,那必然是比老前輩更加優秀,這才能夠‘特殊對待’。無疑,賈誼就是這樣一個人。
他擔任博士不到一年,就因為過人的才華升任了太中大夫!
而看他遭到貶謫之前的履曆,無疑都在訴說著這個年輕人的天資!再看看他二十多歲時就已經提出的政治方針,哪怕是縱觀華夏古代史,也稱得上是驚才絕羨之輩了。
第三,他的人生充滿了許多戲劇性的轉折!在政治鬥爭中被掃到尾,再有才華又如何?還是被貶謫到了長沙國。然後就是年紀輕輕去世——就像其他很多傳奇一樣,死亡總是一個很有力的注腳,向來能夠讓傳奇更加傳奇。
事實上,後來劉恒、劉啟父子很多政策都是賈誼早就提出過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此時的人不免為賈誼覺得可惜——在當時險惡的政治環境裡,他這樣的天才又能如何呢。然而如果沒有遇到那樣的事,而是能夠順利地一展平生所學,他會有多大的成就?
“有才者難?非,儘其才難甚!賈誼自有王佐之才,然而不能儘用其才,是他自己不夠忍耐的緣故啊!”陳嫣想起了蘇軾在《賈誼論》中對賈誼的評價,關於這個是深以為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