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蜜這個東西劉徹當然也是知道的,呃, 也吃過, 不過感覺很一般就是了。他可是享受了這個國家最好待遇的幾個人之一,自然不會像普通人一樣, 沾一點兒甜就歡天喜地了。
石蜜味道也有自己的特點,同樣是甜, 它還和蜂蜜、蘖(麥芽糖)風味不同, 總的來說也算是好東西了。
而且劉徹見識比一般人多多了,知道所謂的石蜜從柘漿而來(漢代以前蔗被稱為柘)。說到石蜜是什麼,對於貴族們來說不一定清楚, 柘漿就相對明白多了,誰讓屈大夫在自己的辭賦裡提到過呢。
柘漿一直作為一種飲品,在原楚國一些地區流行, 不過他們不會將柘漿製成石蜜這樣能夠長久保存的固體, 所以也就沒有了運輸到帝國其他地方商品化的可能——其實就算有這個技術,也是困難重重。柘, 也就是野生甘蔗, 此時還沒有被人類馴化種植,這一步不完成,何談商品化?
這又再一次堅定了陳嫣要搞農業的決心...就算是想要借後人的積累提前弄出高質量的砂糖賺錢, 那首先也得有甘蔗吧!
總之, 劉徹對石蜜確實有一定的了解。但問題是,他記憶中的石蜜味道可沒有這麼優秀!
石蜜在後來會有很長一段時間成為華夏大地上的奢侈品,但那隻是因為對甜味的缺乏, 以及物以稀為貴等等。和其他甜味物質相比,口味上比不過蜂蜜,價格上打不贏麥芽糖。
怎麼搞?這就是個死局!
此時華夏並沒有發展處養蜂業,所以蜂蜜自然奢侈地令人發指,但天下人誰都有可能缺蜂蜜吃,身為太子的劉徹也不可能少一口蜂蜜。
既然是這樣,他對石蜜的感覺自然平平了。吃個不同風味還行,但蜂蜜始終是甜味添加裡的第一選擇。
“熬煮了小半日才有這樣好滋味!又不是白得的!”陳嫣美滋滋地啜飲著紅糖薑茶,這個時代的冬天能喝到這個,她甚至產生了一種幸福感。
唔,沒毛病,甜味本來就能帶給人一種幸福感。
陳嫣放下耳杯,拿起放在一邊的‘角’,笑著道:“還要不要?”
劉徹當然不會和陳嫣客氣,立刻將耳杯遞了過去,豪氣道:“再來一杯!”
‘角’其實是一種酒器,和後世打酒、打醋、打香油的‘提子’差不多。陳嫣拿著角舀了兩下,然後自己也滿上。
劉啟在一旁看著,微笑著緩緩飲下這一杯紅糖薑茶,身體原本的陰寒都好像驅散了。放下耳杯,朝朱孟招了招手。
朱孟趕緊上前:“陛下!”
“讓琴師撤下去罷!”聽琴本就應該在安靜的時候進行,這時候孩子們都在身邊,何必聽琴打發時間,“讓阿嫣的手偶戲班子過來。”
其實劉啟原本對陳嫣弄出來的手偶戲沒什麼興趣,就當是小孩子玩意兒了,畢竟一開始陳嫣讓演的故事都是一些老生常談的典故、傳說之類。但最近因為一直臥床,陳嫣翻著花樣給他解悶兒,這才發現手偶戲已經和他一開始知道的完全不一樣了。
有了新鮮的、有趣的劇目,還加了可以配樂的小樂隊,觀看體驗十分之好!
而且他也覺得這種比起聽琴有娛樂性多了,孩子們都在的時候,他越來越願意氣氛輕鬆一些。
手偶戲板子很快聽令過來了,這一次上演的劇目名叫《韓令升》。其實就是當初陳嫣在不夜縣的時候寫的那個複仇故事,反正陳嫣寫著寫著就成了武俠版《基督山恩仇錄》,而且越寫越長,當時可把桑弘羊這個忠實讀者坑的不輕!
喵喵?本來說好很快就能完結的呢?
不過陳嫣若是想要亂寫,胡亂完結掉,他又是頭一個不乾的...這就是追文讀者的為難了。
好在從不夜縣回長安之前已經完稿,不然這回桑弘羊回老家洛陽過冬節也得惦記著這件事。
陳嫣讓一個已經刻意培養起來的、有寫作天賦的婢女改了改,於是就有了劇本版的《韓令升》。拿出來給手偶戲班子來演,效果同樣好的很!
之前《韓令升》其實已經演過一部分了,劉啟和陳嫣一起看的。不過這出戲很長,所以當時沒有演完。正好今天有時間,可以接著看。
雖然沒有看前麵的內容,但陳嫣稍微給劉徹做了一下前情提要,他也就清楚了。不得不說,這種複仇的故事是很有看點的——裝逼、複仇、大快人心,這樣的套路古往今來都很有市場。
劉徹摸了摸下巴,表示清楚。
然後就是一出好戲!
劉徹雖然貴為太子,但娛樂活動也就是漢朝的那些,他最喜歡的娛樂活動是打獵和鬥雞...一開始覺得用個手偶演戲,不能接受,但習慣了之後就完全投入了,就像陳嫣一開始不習慣看布袋戲電視劇,總是難以投入,最後看習慣之後就投入進去了。
主要是故事很對胃口!
後麵和陳嫣討論劇情,大讚主人公韓令升那種‘事了拂衣去’的遊俠灑脫——得體諒,他這個年紀正是中二沒有畢業的時候呢。更何況,看漢武帝的一聲,可以說他一輩子都沒有從中二畢業。
說的好聽一些,他這人,至死都有一種少年情懷。
知道陳嫣竟然是原本寫了個故事的,立刻就伸手了:“孤且觀觀阿嫣的大作...阿嫣偏愛墨家、家,孤原來不信,現在才知道沒有半個字的虛言。”
劉徹唏噓了好一會兒。
陳嫣懶得聽他說這個,婢女將手寫的竹簡送來後交給他:“這十幾卷《韓令升》可沒有副本,要還我的。”
“知、知!”劉徹滿不在乎,朝後揮揮手,自有宮人將這些陳嫣強調‘絕不可以弄丟的竹簡’收拾的妥妥當當。
安排好了這件事,劉徹想起什麼道:“過兩日孤出宮去上林苑,看看新訓出來的馬!”
說著劉徹開始抱怨起了如今的馬匹不夠,馬政太次等問題。頗有一種後世‘這到底是怎麼了’‘一定是體製的問題’的風範。
陳嫣也不清楚這個時代的馬政,但從她的角度來說,馬政並沒有劉徹說的那麼不堪。事實上,從漢初起,因為在漢匈戰爭中屢屢因為騎兵弱勢而漢軍戰敗,所以漢代中央政府一直很注意養馬的問題。
不然日後漢武帝時期也不可能大搞騎兵——馬的培育是需要時間、需要一攬子計劃的,不是想要的時候就能立刻變出來。
劉徹之所以這麼說,更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是個急性子!前人篳路襤褸,很多事情是從頭做起的,耐心也好了很多。在這一點上劉徹不一樣,他很像後世那些過於熱忱的愛國青年,希望國家快一點,再快一點!
每次說到要對付匈奴的時候他都是最積極的,說實話,負責教導他的老師一方麵覺得他身上有一種明君氣度。具體的,體現在他對國家、對敵人的態度上,他真心想要國家快點變強,打倒匈奴這個大敵。
這種急切地想要參與到國家建設中的情懷、過分強烈的主人公精神,非明君不能具備!
但另一方麵,大家又怕教出一個過分積極的君王。
劉徹是一個很聰明的人,當然看穿了老師們對他時不時的打壓,想要將他的性子扭轉過來一些。對此他就很不爽了,納悶道:“馬政之事我同汲洗馬論過,和彆的博士也論過,一個個反倒說起我來了,我想要做好事也有錯?這是什麼道理!”
看起來相當不滿呢!
陳嫣忍不住笑了起來,“好心辦壞事的難道還少?徹表兄此話不公!徹表兄過去還與我說過呢,有時也想讓許敬他們幾個辦事,結果想的好好的,最後卻都辦壞了!”
陳嫣說的許敬其實就是劉徹的伴讀之一,除了韓嫣以外,他對其他幾個都已經徹底死心了!本來還想通過伴讀這一條線培養幾個得力助手,算是後門權貴這一方插下的線。但讓他們辦過幾次事之後他徹底放棄了,他簡直不敢相信世上真有那麼廢的人!
照章辦事竟然也做不到!
對此陳嫣隻能說,如果人人都能做到照章辦事,那麼天下能辦事的人才就不會那麼稀缺了!
身處現代社會的時候她不覺得,來到這個時代之後卻是深有感觸的。這個時代完全就是一種精英教育,下餃子一樣出產人才根本做不到,合格的辦事員十分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