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16)(1 / 2)

漢貴女 三春景 10230 字 9個月前

陳嫣來到上林苑附近的城郊, 先看了看最新進展,然後休息了一晚。等到第二日, 她才出門去實地考察。

說實在的,辦這件事的人還是非常儘心的, 選的地方非常棒!

一眼望過去周圍景色很好, 有山林,當然,也有田地...如果在這裡起宅邸,取景就比較豐富了。甚至還有活水環繞...可以做的文章就更多了。

“此處是一戶許姓人家的田產,翁主想要買下這田產恐怕有些難。”說到這件事, 辦事的人有些為難。

“許姓人家?長安有哪些許姓人家?”陳嫣在心裡複習長安有名有姓的一些家族,梳理了幾遍,倒是有幾個姓許的, 卻不知道這裡的主人是不是這些人之一。

辦事的人趕緊討好笑道:“並不是翁主知道的那些,不過是無名無姓的小人物罷了!隻是這家卻不知道怎麼的, 搭上了蓋侯家。這田產,恐怕是無意出售的,若是拿出翁主的名頭,事情倒不難辦, 隻是如此又是翁主的忌諱...”

“原來是蓋侯啊...”陳嫣沒有做什麼評價,她也沒有什麼評價可做。蓋侯王信, 是如今王太後的哥哥。就如同當年的竇氏一樣,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外戚起來也沒有什麼稀奇的。不過相比起當年的竇氏外戚,王氏外戚就要混的差得多了。

這倒不是劉徹相比起劉啟更討厭外戚,實際上劉徹是最喜歡用外戚,也最會用外戚的皇帝了。這也和這個時代人才獲取的途徑太窄有關,這種情況下,外戚也是一種資源,能利用肯定也是要利用的。

所以這個時候‘外戚’也是一個很中性的詞,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反而皇帝用外戚算是一種傳統,即使是再正派孤直的大臣也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

之所以王氏外戚難混,一個是他們小心思太多,當年竇氏外戚有竇太後這個頗具政治眼光的領頭人,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幾乎沒有犯過錯,又總是與皇帝一條心,個人權力的攫取隻是在達成前麵幾項之後順手取得的而已。

王氏外戚就不同了,王娡做為太後,似乎天賦點都點在了宮廷的一些小謀算上了,搞政治她是真的力有未逮。她竟然由呂太後、薄太後、竇太後得勢就得出了當太後就該得勢,皇帝也得退讓的結論。

這不是玩笑呢!

隻看到了結果,卻沒有看到其中的操作...

在個人權力與兒子的權力之間,王娡那段時間做出了錯誤的選擇...當時包括田蚡在內的一批王氏外戚就是那樣被葬送的。當然了,田蚡出局由他自己的原因,不能一概而論,但不得不承認,王氏外戚確實因為王娡站位的微妙問題,在還沒有真正成長起來之前就被削了一波。

從此之後就失去了成長為竇氏家族那樣政治家族的潛力。

王氏外戚另一個難混的原因在於人才,竇氏外戚的繁榮不僅僅在於竇太後,那隻是打開這個家族上升通道的金鑰匙而已,之後的表現也有他們自身因素的影響。竇氏外戚人才輩出,由此奠定了之後數十年的鼎盛,甚至在鼎盛期過後,依舊牢牢占據著漢代貴族一個重要位置。

這一支的竇氏,在兩漢時期都是真正的望族...完成了暴發戶到世家的轉變!

至於王氏外戚,即使是當初最有政治潛力,做到了三公的田蚡,其實也很難稱得上有才能。之所以他能夠做到那個位置,很大程度上是時也命也。正像那個比喻說的,隻要在風口上,就算是豬也能吹起來。

當時劉徹要用人,用自己信得過的人,而且還願意陪他去冒險的人!這可不容易,那時的劉徹初登位,太皇太後老而彌堅,依舊看護著這個王朝在舊有軌道上前進,不肯輕易地放這個天下走向另一條未知的道路。

這個時候田蚡就成為一個很不錯的人選。

第一,劉徹信任他,他是王娡的哥哥,與姓竇的一樣屬於外戚,隻是竇氏站在太皇太後身後,而王氏外戚肯定是站在他身後的!這個不用多解釋,簡單來說,這就是利益驅動!王氏外戚能夠一舉從原來那種穿粗布麻衣、住低矮漏雨屋子的生活中改變,穿綢衣、食肉食,皆是因為劉家。

而今,進一步擴大影響力,擁有更多的權力,這是因為誰?不就是因為他登基做了皇帝麼!

這種共生的利益關係比任何關係都要牢固。

然後就是田蚡這個人很有眼色,其他的王氏外戚就沒有他這麼光棍了!反正他願意和劉徹一起去冒險。至於劉徹的改革對這個國家意味著什麼,其實他是不太在意的。如果劉徹原本準備的改革方向是完全相反的,他那個時候也不會猶豫。

他根本不是科班出身,少年時過著混混一樣的日子。還是後來宮裡兩個同母異父的妹妹發達了,這才有機會學點兒東西。隻是學東西的時候也完全是實用至上的,簡單易懂、應用容易,這就是他的方向了。

保持這種心態,讀書的時候又怎麼會產生自己的‘主義’,明白改革的意義呢。

不過田蚡已經滿足了最重要的幾個點,所以他到底有多少真材實料,這反而不是很重要了。反正劉徹也隻是想要人在朝堂上支持自己而已!能為自己辦事固然很好,不能的話,就按照他的安排來,也不是不能湊合。

田蚡這一波獲得了很豐厚的回報,代價隻不過是中間沉寂了短短幾年而已。而且他那也不是真的沉寂,竇嬰才是真的沉寂!那幾年他丟了官職,卻依舊常常被召見,一副在天子那裡依舊很有影響力的樣子!

其他人一看田蚡根本沒涼,甚至比之前更加火了,都是上趕著巴結的——相反,這一時間段的竇嬰就真是飽嘗人情冷暖。

然而後麵的故事眾所周知,正符合所謂的‘其興也勃焉,亡也忽焉’,反正田蚡是廢了。

這樣不隻是王氏外戚在朝堂上一時之間群龍無首,更意味著王氏外戚中的重要成員,唯一一個有政治潛力的也撲街了——彆說那些姓王的了,如果那些姓王的王氏外戚真的有這個本事,又怎麼會被一個姓田的搶了先?

雖然從現代人的角度來說,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隻要相處的好,可能並不比其他兄弟姐妹感情差,更是比普通的堂親近了一些。但這是現代人的角度,古代對於同姓這件事是很在乎的!

王娡也不太可能不偏向從小相處到大的親兄長,而更加照顧田蚡這個少年時期估計都沒有太多相處時間的同母異父兄長吧?所以唯一的解釋就是,田蚡真的已經是矮子裡麵拔高子的那一個了!

所以王氏外戚混成了現在的樣子,相比起欣欣向榮的竇氏外戚,把持朝政的呂氏外戚,王氏外戚如今實在沒有太多稱道的!甚至就連存在感不怎麼高的薄氏外戚似乎也好一些。至少當時的薄氏外戚沒有這麼尷尬...經過了起勢,然後被針對,現在的王氏外戚真是進亦難退亦難!

不過即使是如此尷尬的王氏外戚,人家也是太後家的門庭!隻要王太後在一日,就沒有任何人敢輕忽。

劉徹自己對付母親,將母親伸向權力的手狠狠給打了回去,這是可以的。但如果有人對太後不敬,又或者對王家不敬,弄得王家人去到宮中向太後哭訴,最後事情落到劉徹手上,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那可是劉徹的親娘,感情是肯定有的!在不需要進行權力鬥爭的時候,母子之間肯定也有正常的母子感情,劉徹當然要維護王太後。

而且退一步說,不談感情...那就更得維護了!

漢代以孝治天下,太後的位置至關重要!太後說話是真的說話算話,而不隻是個擺設!這種情況下,就算劉徹在政治鬥爭中勝過了自己的母親,也不能表現的咄咄逼人,相反,在這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會要更加大方才對。

所以長安各家說起蓋侯家的的時候,態度是很不同的。

陳嫣知道辦事的人為什麼會那樣說話,這許姓人家既然巴上了王家,這土地就算沒有改變實際上的所有者,依舊是屬於許家的,事情也沒那麼簡單了。

這樣的人家,不會缺錢,想來錢也不難,實在沒有賣地的理由。

如果抬出陳嫣的名號,或許真能管用。雖然陳嫣已經不在長安多年了,貴族圈子裡她的事跡逐漸被忘記。但是商圈還有她的傳說呢!誰不知道大家現在做生意,都要看她臉色?

像是王家這種新興的貴族有一個方麵比不上那些老牌貴族,那就是土地!特彆是長安及其周邊的土地,到了這個時候其實已經被分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都很零散,而且屬於平民百姓。平民百姓在這些人眼裡不算什麼,但如果真的強占土地,廷尉會告訴他們朝廷的可怕。

對於廷尉官員來說,這就是他們的業績!

因為積累的土地極其有限,就算有人投效土地,相比起老牌貴族也是遠不能相比的!特彆是家族的政治前途變得尷尬之後,這種情況還加劇看——正常手段得不到足夠多的土地,那就隻能從皇帝那裡搞了,皇帝手指頭縫裡漏個一星半點兒就足夠他們吃喝了!

不然田蚡那短短數年就積累出的龐大地產是怎麼來的?真的靠貪汙**吃孝敬?吃相那樣難看,當劉徹是死人啊!就像他當初建大宅子的時候土地不夠(長安城內的土地,早就沒有空的了),就來找劉徹這個外甥哭窮,但他當時想要的土地是考工署的官府用地,弄得劉徹惱了。就反諷他‘何不將武庫也取走’,這才算事兒完!

所以說這種事早就不是第一次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