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父偃早就認識陳嫣, 而知道陳嫣則是更早以前的事情。
他是臨淄人, 不過他知道陳嫣和陳嫣在臨淄有著巨大影響力無關...陳嫣在臨淄真正起勢,達到一飛衝天的地步, 最早也就是十多年前了, 那個時候主父偃早就離開家鄉,開始了自己的遊學生涯。
他的遊學生涯很長, 從青年時代開始, 按照他自己的說法有四十多年。按照這個數字算, 到元光元年他來到長安才結束遊學,怎麼也和陳嫣掌控臨淄的時間錯開了。
主父偃了解到有陳嫣這麼個人存在,一開始是耳聞。當年劉啟對陳嫣的寵愛著實可以稱得上天下皆知, 誰能想到來長安朝覲的諸侯王最先了解的不是皇帝太後的喜好, 而是一個小姑娘的喜好呢?
所有人都知道,對陳嫣好,比對天子表忠心要更能討好天子...上有所好, 下必從焉,這樣的故事在華夏曆史上再一次重演了。
當時的主父偃還在燕、趙、中山等諸侯國遊學...為什麼要在諸侯國遊學,而不是天下各郡, 這當然也是有原因的。這個時候有誌於入官場的讀書人,如果不是家裡有背景,通道就很窄了。
舉孝廉難度太高,幾率太低,一般大家都是依附權貴,通過權貴再往上舉薦就是了。當然, 這條路也不容易,一個人沒有背景,憑什麼被權貴看重,甚至花費自己的人情、麵子往上舉薦?
但總體而言,這已經算是一條比較好的路子了。
走這條路,首先就要來到長安,天下權貴皆在長安,機會在長安,也隻有在這裡最容易抓到機會——然而,求上進的人最多也在長安,這樣一看,平均機會也不會比彆的地方更多了。
有人覺得這條獨木橋太難過了,出於各方麵的考慮,就退而求其次,去了各諸侯國。雖然說,長安不缺想要過獨木橋的讀書人,但在各諸侯國就不一定了。隻要一個人是真的讀過書,讀書識字沒有問題,能背誦幾篇先賢經典,至少在諸侯國就可以謀生了。
沒辦法,誰讓這個時代文盲率高呢。
不理解的話可以想想民國時期,一個文盲,工作起點是很低的。可是一個人要是有點兒文化,哪怕是最基本的文化,像是能寫會讀,那也能做個抄寫員什麼的。這種工作依舊不算好,但也比真正的底層工作好太多了。
而這,對於非文盲的人來說,隻不過是最基本的而已。
這個時代的文盲率隻會比民國更高(當然,這個時代對於讀書人的需求也不如民國多就是了)!這種情況下,沒有太大選擇的諸侯國,是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讀書人的。最多就是能力強一些的委以重任,能力弱一些的工作就靠後一些。
但不管怎麼說,謀生肯定是不成問題的。
早年間主父偃在各諸侯國遊學,就是為了謀生。當然,在謀生的同時,還想要求上進,希望能得到某位諸侯王的賞識。得到諸侯王的賞識,退一步能成為王國中的重要人物,進一步就能去到更大的舞台!
好多中央的官員,其實也是從諸侯國成長起來的,這裡也算是不錯的跳板了。
那個時候的主父偃也在諸侯國做過事,隻不過一直無人賞識,所以每個地方都呆不長久而已...他從來都是有大誌向的人,從來沒有想過當一輩子小吏。如果一眼能夠看出沒前途,他自然也就走了。
也隻能說那個時候確實各個諸侯國都缺讀書人,所以他不用擔心辭工之後找不到工作——他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富三代什麼的,遊學說的瀟灑,卻是得自己承擔生活的負擔的。
說起來有些巧合,曾經的主父偃甚至為諸侯王監督過禮物的驗收工作,那些精美、奢華的禮物都是要在朝覲時送給長安的貴人的。不僅僅是皇室成員,長安的一些官員、貴族也有份。這也不是賄賂、結黨什麼的,隻是正常的交際。
諸侯王們在長安雖然也有安排眼線,但光指望眼線就能安心在地方做王,微妙太天真了。這種時候,和長安的頂級圈子保持良好關係,這就很有必要了。這和後世地方官員進京,要在京官這兒拜碼頭,道理是一樣的。
而這些禮物中就有屬於陳嫣的——給陳嫣的禮物占了諸多禮物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不見得數量多,但卻是最珍貴的,而且一看就知道花了心思,而不是花錢了事。
誰能想到當年那個被人呼喝著督造給陳嫣的禮物的小人物,如今會成為長安炙手可熱的天子親信,能和陳嫣出現在一場盛宴上?想起此事,主父偃還不由得有些誌得意滿。
不管怎麼說,他這個時候也算是達成了少年時代的一個小小目標了——他從小就不甘於平凡...能夠說出‘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則五鼎亨耳’這樣話的人,具體是個什麼心性,也是可以想象的。
到這個時候,主父偃也隻是知道有陳嫣這麼個人而已。至於後來陳嫣在學術界小有名聲,還有在商界的影響力,這些其實都沒有輻射到主父偃身上。
商界的事情先不談,這方麵陳嫣弄出來的場麵再大,隻要表麵上做的四平八穩,一般的人哪能察覺!這個時代的讀書人也鮮少有人能夠接觸到這方麵的。主父偃家裡又不是經商的,自己一心想著做官,哪會注意到這方麵。
至於學術界的名聲...一個,主父偃一個縱橫家的人,陳嫣沒有學過這一家的學說。再加上主父偃在學界出了名的人緣不好,也沒什麼人會和他主動聊學界一些有的沒的,主父偃了解陳嫣的渠道實在是太少了。另一個就是固有的觀念了,在主父偃看來,陳嫣是個女人,還是個貴族出身的女人,這種人能有多少真材實料?
要麼就是有人在她背後支撐起了才女的名頭,要麼就是學界的人胡亂捧的,討好她以及她背後的某些人而已。
有了這樣的想法,就算有機會了解陳嫣,他也下意識地皺眉走開了。
主父偃真正了解陳嫣,還是來長安之後...長安這個地方,陳嫣留下的東西太多了,就算是想避開也避不開——家裡裝的玻璃窗,用的建材、瓷器什麼的,全都是陳嫣的產業,這本身也不是什麼秘密。
不過真正讓主父偃對陳嫣有了關注,卻是因為劉徹對陳嫣的心思成為半公開的秘密。
依舊是那句話‘上有所好,下必從焉’,從那之後多少人明裡暗裡地討好不夜翁主啊!如果不夜翁主人不在長安,大家就會找到大長公主聊表‘心意’。
主父偃本身是通過自己的能力走上高位的,但他也很清楚,自己在這個階層裡沒有根基。現在他不是什麼年輕人了,兒孫中也不像是有能寄予厚望的,想要下一代、下下代不會從現在的階層中滑落,就得攀附那些真正傳承數代、根深蒂固的權貴。
考慮到他這幾年真的得罪了不少人,這方麵的需求就更加強烈了(這是他自己承認了的,說自己‘吾日暮,故倒行逆施之’,放在原文解釋就是,他自己很想出人頭地,而此時已經年老日暮,正常的手段是沒辦法達成目標了,所以隻能做出非常之事,走不尋常的路...)
倒行逆施這種話都說出來了,可見他對自己做的事情是有認識的。隻是他自己不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為,不代表想要在自己人死勢消之後,家族、後人也受此牽連,不得翻身...這個時候他急切地想要為家族建立根基,和貴族結親,原因也在這裡了。
所以,主父偃確實比較關注陳嫣...關注的理由當然是想和她搞好關係。
這樣一個身份高貴的貴女,又得天子喜愛,和她交好有利無害!
然而,即便是這樣,他對陳嫣也沒有太多尊敬的意思...她身上最大的標簽是‘天子喜愛’,這不就跟寵妃一樣?自古以來的官員就有討好寵妃的,但討好寵妃也不見得他們就看得起寵妃了。
事實上,他們往往非常輕視寵妃。一邊奉承她們,一邊心中覺得她們愚蠢,就和一朵漂亮的花一樣,是個沒什麼用處的裝飾品。
主父偃是在昨日才知道陳嫣對自己的一些評價的——來源絕對可靠,是天子一時失口說出來的。
確實是不小心說出來的,劉徹從來不會把陳嫣說的一些話,特彆是涉及到政治事件、政治人物的話說給彆人聽。這很有可能造成一種錯覺,覺得他可以被陳嫣影響到...emmm,好叭,他確實可以被陳嫣影響到,但絕對和那些‘聽信婦言’的昏君不一樣!
總之,這種錯覺散布出去之後,陳嫣和他都會有很多麻煩。陳嫣不必說,隨隨便便就得背上禍水的名頭,至於他,名聲上受損還在其次...就怕真的有人覺得他真的可以被女人操縱,開始在這上頭下功夫。
這一次真的是劉徹有些忘形了...再加上當時身邊都是一些心腹,一個不小心就透露出了陳嫣對一些人的評價。
其實平心而論,陳嫣對主父偃的評價並不算壞——是的,在陳嫣口中,主父偃有很多不討喜的地方,未來也不是很看好的樣子。但說實在的,那些不討喜的地方也不是陳嫣胡說的,是主父偃身上確實存在的問題。
至於覺得他將來要涼,這種猜測也不是陳嫣一個人...甚至主父偃自己都覺得自己將來的結果可能會不太美妙,正百般謀劃呢!
而在這些之外,陳嫣基本上給了正麵的評價。
她承認他是有才能的,他和絕大多數的庸才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她甚至將他和另外一些人放在一起,比了開國名臣。如果單獨看這一點,甚至會讓人覺得她是不是對這些人推崇過度了......
隻是,這個世界上又有幾個人可以做到‘平心而論’?對於無數事件的當事人來說,肯定是有自己的立場的。
更何況主父偃的性格本來就是自信到自負的類型——必須得這樣,如果不是這樣的性格,什麼人能夠堅持幾十年,始終都覺得自己終有一日能坐上人上人的位置,直到那個年紀了還要嘗試?(按照陳嫣的觀點,主父偃還是一個中年人,但在這個時代,這個年紀已經到了可以養老的時候了。
主父偃不爽的其實也不是陳嫣的評價裡有不看好他的部分,而是陳嫣評價他這件事本身。雖然因為天子後來的暗示性警告,陳嫣的話沒有傳出去,他們也不敢亂說,但這件事他們是已經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