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覃(8)(1 / 2)

漢貴女 三春景 9791 字 9個月前

劉徹聽陳嫣說組織人手整理、總結、給經典做注,是很有興趣的。

和後世有錢有勢的人熱衷於公益、文化產業一樣, 這些看起來並不賺錢, 甚至是負擔的產業其實可以給自身帶來很大的好處!不排除有些人是真的不求回報, 但絕大多數是看中了其中的收益才選擇入夥的。

在當今這個時代政府在文化上麵花錢,這絕對是看的到收益,並且非常有必要的。

這涉及到一個社會學的問題。

很多人覺得宗教是一種落後的存在, 其本身並沒有多大的意義...這顯然就有失偏頗了。事實上, 在人們探索能力還很弱的古代, 正是依靠宗教才建立起了最初的國家秩序。

在華夏, 封建社會並沒有受到‘神權’的多大影響, ‘皇權’一直淩駕於一切之上!但並不能因此說, 華夏的社會穩定就是自己自發如此的了。事實上, 神權依舊在發揮作用,皇權則更加強勢...而思想文化本身也是社會□□的一個方麵。

一個封建朝代,思想文化大興, 本來就是繁榮盛世的象征!而標誌性的事件往往就是修史、編書之類。

如果可以的話,當權者都是很願意組織這種事的。隻要能夠順利完成, 這些參與這項工作的讀書人不免要說皇帝的好話...總不能在這一代皇帝之下完成了這樣重要的工作, 回頭就罵老板兼讚助人吧?

而這些人往往也是古代社會裡最有話語權的一群人,他們的評價不僅可以在當時發揮作用,還可以留在曆史上, 在長久的未來依舊發揮作用。

另外,就算不說這些人,隻說文化工作本身。如果成果做出來了, 肯定是要宣傳的,史書上也是要記一筆的...這些都是發著金光的功績啊!說來有些不公平,或許拚死拚活和敵國打仗、在國內搞各種民生建設,也比不上搞思想文化工作有存在感呢!

彆以為皇帝就沒有‘績效’壓力了,實際上是有的!

且不說身為一個人,多少都有點兒上進心,想要做出一番事業證明自己。就算從非常實際的角度出發,人也是希望自己的各種待遇能夠好一點兒的。皇帝活著的時候待遇由自己說了算,隻要沒有玩兒脫了,丟掉了祖宗江山,基本上是差不多的。

但是死了呢?即使是皇帝,死了也是‘人走茶涼’。

諡號是好還是壞,有沒有廟號,曆史上的評價...這些全都看活著的時候的表現!

特彆是現在還是漢代,諡號且不說,至少廟號是非常嚴謹的——到後來,基本上是個皇帝都有廟號,且因為諡號越來越長,很多皇帝乾脆以廟號稱呼了。漢代皇帝的廟號卡的非常嚴,共同開創了文景之治的兩代皇帝,漢文帝有廟號,漢景帝就沒有...

人家實行的是名額製...

現代人或許可以灑脫麵對,不在意一些身後事,但對於古人來說,意義就完全不同了。

還有,思想文化工作做的好了,是非常有利於社會進步的。

做這個工作的過程,其實也是知識分子確定一個‘標準’的過程。不管怎麼說,有標準總比沒有標準要好。

總之,做思想文化工作是個好處多多、收益多多的事,如果有可能的話,稍微有點兒想法的皇帝都會在這方麵下功夫。曆史上的劉徹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扶持公羊學派上位,其實也可以歸類到這一類工作裡麵。

隻不過,這種工作也不是想做就做的。特彆是陳嫣所言的‘編書’的工作...這讓劉徹想起了當年的稷下學宮。

當年稷下學宮建立,有大量的學界巨擘參與其中,於是一時之間天下英才彙聚。在這個過程中,也做了相當多的學術思想整理工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就是一次編書、彙總。

稷下學宮舊事是怎麼做起來的?第一,得國家富強。當初如果不是齊國這樣的東方大國倡導,換成是一個小國,有幾個大佬會搭理?恐怕還要擔心這個小國會不會在學宮建立的過程中消失呢!

第二,得有相當有威望的人領導此事。當初的稷下學宮也是這樣,如果沒有一個有威望的人主事,如何能糾集天下英雄?如何能在天下英雄到來之後壓製的住這些人?這個時代還是一個因人成事的時代...事實上,在具體事情上,無論什麼時候都可以說是‘因人成事’。

第三,這件事得有足夠的資金...聽起來很俗氣,但這就是不得不麵對的現實。學宮本身得有一個建築群,用來上課、居住、收藏書籍、舉行祭祀活動等等,這和一個宮殿群的工程量相比並不差什麼人(如果要做的好的話)。這還隻是一個方麵,實際上辦教育就彆想賺錢,這是一個需要不斷貼錢的過程。

第四、第五、第六...太多太多的條件了!

事實上,在大漢建國之初根本來不及考慮這些問題!也就是到了劉徹這一代了,這才變成不得不考慮的事。

之前劉徹也想過要在思想文化方麵下功夫,但一直沒有想好下手的角度,這才一直遲疑,現在聽陳嫣說到編書,倒是真覺得這是個不錯的切入點。

陳嫣根據自己的‘經驗’給劉徹賣安利:“這一大套叢書,可以分出經史子集四部,待到書成之日,可以說是雄哉偉哉!”

這種將天下書籍彙總,形成叢書的想法是以前沒有出現過的,想想就知道了工程量會非常大。然而一般越是困難的任務,完成之後獎勵也會越豐厚。劉徹隻要想一想就知道了,這會是一場文化盛會!

真的做成了,他就算是想不名留青史都很難!

“此事聽來倒是不錯...不過請來各家名士,此事不易。”說是這麼說,其實劉徹已經很心動了。請來各家名士是很困難,即使是劉徹這個皇帝,麵對這些人也常有吃閉門羹的時候。但這次手握編書這樣一張王牌,可以說是豎起王旗後,自有豪傑來!

說到底,這些名士的力量哪能和國家對抗?如果國家以後就以編好的這一版作為標準了。就算個彆名士還可以堅持自己的那一套,也會在將來被主流所淘汰!個人無論如何都不能和時代的洪流作對。

“是有些不易...且朝廷也不好隻為了編書養著這些人!”陳嫣可比劉徹更深諳充分利用勞動力的道理,當即就道:“不若陛下重辦太學吧...嗯,太學要擴大一些,收幾個、幾十個學生太小家子氣了,開始先收一兩千個,日後再酌情增加。這些請來的名士平日編書之餘,就在太學教導學生。以重辦太學的名義,便可用朝廷詔令征召這些名士了...這些太學生還能幫著編書...做不了要緊的部分,那些勞心費神的雜事就可交與這些年輕人!”

陳嫣越想越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不僅僅讓編書的名士有了正規編製,還順便找了一大堆廉價,甚至不要錢的勞動力!雖說不是不可以給編書的名士創造一個編製,比如建立一個翰林院的機構,大家都安排進翰林院。但新設立的,哪有有本而來的值錢?

太學就不同了,太學是古代華夏最高學府!太學這個名稱起源於西周。總之,就是來頭很大!

不過一直以來太學的規模都很小,其培養的人才也隻是一個補充,象征意義可能大於實際意義。不過不管怎麼說,太學也算是‘先王德政’了。在這個年代,知識分子都是崇古的,在他們眼中,這個世界最好的時候就是先王時候了。

所謂先王時代,就是堯舜禹時期...西周也不錯,次之吧。

這個時候搞太學,至少一幫讀書人是會舉雙手讚成的——本身‘教化’就是諸子百家都不會反對的,再有恢複古製的光環在,誰反對,誰就是整個學術界的異端!

而請這些名士給太學學生講課,恐怕除了一些老的不能動的,都會欣然前來吧。這對於他們來說不隻是榮譽,更是有實實在在的利益的!

畢竟這可是‘大太學’,而不是規模很小的那種。這種規模的太學,基本上就將未來的知識分子精英給壟斷了!這個時候誰的學術思想影響了這些年輕人,誰就擁有了全世界!

劉徹都有些跟不上陳嫣的思路了,之前還好好地說著編書呢!這會兒又說起太學了...話說到底打算做哪一個?難道要兩者都做?

陳嫣將自己關於太學的構想和劉徹敘述了一下。

其實也不複雜,太學可以走學年製,是四年製還是五年製,還是六年製,這都是可以商量的。而這段時間內,各郡縣推薦來的優秀年輕人就可以在太學學習!當然,太學也不是那麼好混的,得考試!考試不合格得補考,補考不過關得重修。

如果在學年滿了之後學分沒有修夠,就得延遲畢業。延遲畢業並不代表無法畢業,但優秀畢業就離他們非常遙遠了——根據太學學習期間的每次考試表現,以及最後的結業評價,有些人可以是甲等畢業,有的人就隻能是乙等畢業,甚至丙等畢業了。

這個是有比例的,甲等畢業隻有百分之十的人,乙等畢業百分之五十,剩下的就是丙等畢業!

甲等畢業的可以評優秀,而需要延遲畢業的人,顯然隻能被打入最低的丙等畢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