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2)(1 / 2)

漢貴女 三春景 9833 字 9個月前

陳嫣的說法對劉徹衝擊性很強,以至於他很長時間反應不過來。

這不是劉徹見識少,而是時代所限——這個時代誰會想到大量從彆國進口糧食,平抑糧價啊!春秋戰國時期國家林立,這種情況是有發生,但都是作為反麵例子出現!

比如曆史上有名的齊國滅魯國經典案例。

就是齊國在國君的親身帶動下,流行起了魯國的一種織物。同時齊國國君還下令不許國內生產這種絲織品、對於從魯國販來這種絲織物的商賈給出很高的獎勵。這樣一來,從魯國進口這種絲織物就變成了一門相當有利可圖的生意。

大家都爭先恐後去魯國進口這種絲織品,魯國自然也欣喜於這場貿易中的利潤。於是原本勤於農務的,也更專注於桑事,紡織更是要緊中的要緊!這種情況持續了一年,一年之後齊國國君忽然下令,再也不許從魯國進口這種絲織品。

經過一年時間的折騰,魯國幾乎是全民紡織,糧食生產都被耽誤了。這個時候齊國忽然不要他們的絲織品了,絲織品賣不出價格,同時糧食也沒有存量了。這種情況下,魯國不用攻打就已經輸了!

這個經典案例基本反映了那個時代的人將糧食安全問題看的有多重!滿足自給自足,這就是一條不能越過的紅線!在古代,犯禁者死!至於說從國外進口糧食以維持糧食需求,這種做法光是聽聽都讓人覺得心慌了。

不安感相當嚴重啊!

這種做法,一方麵是人們想不到,畢竟在中原結束春秋戰國時代之後,中原就隻有一個國家了。雖然周邊還有其他的國家,但華夏一慣的傳統就是和非華夏傳承的國家交往非常有限。利用周邊的小國做成什麼大事,這根本不是大家習慣的思路。

另一方麵,就算有萬分之一的幾率,被人想到了這個主意,他們也會在想到之後迅速搖頭否定。沒辦法,這種身家性命都握在彆人手裡的感覺太差勁了,雖然不一定想清楚了到底後果多嚴重,但大家本能都是拒絕的。

而陳嫣能夠這麼想,也不是她多麼聰明,而是現代人思維習慣上就會這麼想!

其實現代人也重視糧食安全...不隻是糧食安全,諸如能源安全、耕地安全...各種關係重大的‘安全’,都是很受重視的!隻不過,生活在現代生活中的人們不得不麵對一個現實,那就是完全的‘安全’已經非常難做到了。

完全的安全就是做到自給自足沒問題!然而這是不可能的。特彆是對於一個工業化的現代國家來說,這更是不可能!

大家隻能做到相對安全,謹守住一個紅線...甚至有的時候紅線也在不斷後退。

以能源安全來看,華夏還曾經是石油出口國呢!當時的石油能替華夏從國際市場上換來寶貴的外彙。而後來,華夏迎來了曆史性的大發展,能源消耗量迅速增長,很快由出口國變成了完全的進口國。

這個時候保守的國人已經非常不安了,但時代不會因為他們的不安而停滯,所以隻能看著進口占比越來越多,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三十、百分之四十...當初因為百分之三十就緊張不已的華夏人,最終也隻能接受進口分量甚至超過國內產量。

能保證能源來源的相對穩定,和能源生產方保持一個同盟關係,這已經是能源工作的勝利了!

現代人為了自己的現代生活,為了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也隻能接受各種各樣的風險,各種各樣的不安全。

劉徹下意識地覺得陳嫣這種靠進口糧食穩定糧價、滿足需求的操作是不對的,這違反他過去的經驗。但因為這是陳嫣的操作,陳嫣過去無論做什麼事,都沒有失手過。他很難想象陳嫣會注意不到如此明顯的問題...所以一時之間他又覺得或許陳嫣也有自己的道理。

反應了好一會兒才道:“如此是不是...不合適?”

陳嫣當然明白此時此刻劉徹的遲疑,解釋道:“並無什麼不合適的...過去諸夏小國林立,彼此之間征伐,這才不能將稻麥寄托於他國。可如今南域諸國,與大漢十分遙遠,大漢不會去征伐諸國,諸國也無能力北進。既然如此,諸國有餘糧,而缺諸夏的絲綢、糖、鐵器等等,彼此之間往來,有何不可呢?”

“若是擔心天災致使南域諸國減產、絕產...讓嫣來說實話,就算是漢家田地耕種,也有同樣的可能。”在這個時代,農業生產對抗天災的能力基本上為零,哪裡都是一樣的。

“非...”消化了一下陳嫣的話,劉徹才緩緩道:“非是如此...隻是...”

“若是南域諸國坐地起價,以作威脅...”劉徹說出一個擔憂。確實,命脈捏在彆人手裡,就要考慮到被‘敲詐’的可能。

陳嫣聽了就笑了:“南域諸國之間彼此相鄰,反而互相征伐頻繁,是不可能齊心協力的。一國抬價隻是一國的事,有的小國隻會想著趁彆人不賣糧之時多賣些!再者說了,就算南域諸小國齊心協力了一回,還能去天竺呢!天竺一樣濕熱,也是糧倉!”

劉徹一聽陳嫣這個解釋,道理上是被說服了。但是始終覺得怪怪的,非要說的話,理解歸理解,讓他自己去操作,他是不會去這麼操作的。這就像是後世有些人用下月還款就免息的某借貸APP,就算是免息,也很難去使用,就是不習慣欠錢的感覺。

彆看劉徹在自己所處的時代也算是一個激進派,勇於也善於創新,其實那也是在他充分了解的領域。一旦進入到他陌生的領域,他本能的抗拒也是存在的。

“如此觀之倒還好,但...”劉徹說到這裡有些說不下去了,他想說的是,將糧食安全寄托在國外,始終是不安全的。但讓陳嫣改變做法,不從國外進口糧食,似乎也不太對。因為那意味著青徐揚這些地方的棉花田、甘蔗園要改種糧食,至少原本種糧食的那些要改回來。

但這怎麼可能呢。

這甚至不是陳嫣的問題...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大家受利益驅動經營這些,就算陳嫣不這樣做了,也有的是人這樣做,補上她空下來的市場份額。

通過朝廷下令,勒令這些人停手,殺一圈人、罰一圈人,估計會有效果。但這樣憑空製造一波人頭滾滾,也實在太粗暴了,就算商人沒有地位,也不是這麼搞的(再者說了,其中還有不少貴族、豪強之類)。

更關鍵的是,通過甘蔗園、棉花園消化北方的破產農戶,這本身就是過去幾年緩解社會矛盾的一個辦法。隨著中原農民破產情況越來越嚴重(這不隻是劉徹收稅重了不少,也是因為漢代發展到了這個時候,土地兼並成為了不得不麵對的問題,這已經不是建國之初地廣人稀的時候了),反而還得進一步鼓勵甘蔗園、棉花園!

想當年,陳嫣和他說起甘蔗種植園可以緩解北方農民破產帶來的社會問題,他當時還隻當是一種可能——雖然北方土地兼並、農民破產是肉眼可見的趨勢,站在他的位置對一切都是看的清楚的,但是事情發展地這樣迅速,其他方法應對起來又是那樣無力,這是當初沒有預料到的。

最終劉徹也隻能搖搖頭,問陳嫣:“南域諸國來糧真那般價廉?途徑萬裡,途中不該損耗許多?”

陳嫣笑嘻嘻地道:“陛下也知嫣在遼東建了造船廠,這耗費可不小!若不是海運有利可圖,何必如此上心呢?”

其實陳嫣在彆的地方也有造船廠,比如蓬萊島...不過就不用說的那麼清楚了。

這樣說著,陳嫣倒是沒有藏私,將海運的一些事情給大概說了一下。海運是水運的一種,而且相比一般的水運運量更大,也更不受河道汛期之類的影響(海運當然也有自己的弱點,不過優勢確實是這樣)。

即使是在現代社會,海運也是以價格低廉著稱的,在沒有火車、飛機、汽車運輸的古代,這一點就更明確了。像是販運糧食這種事,正常情況下路途超過百裡就很少有商人去做了,就是因為成本!

牲畜運輸需要人、需要畜力,人在路上要消耗糧食,牲畜也一樣。彆以為牛馬可以吃草就不費料了,先不說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找到可以吃的草料,就算是草料可以就地補給,也不可能純粹吃草!

簡單來說,草料中含的營養不夠,要支持牛馬整天運輸,得喂精料,就是糧食。這也好理解,那些牛啊羊啊,整天吃草吃個不停才行,現在讓他們跑運輸,吃草的時間就被大大縮減了,這種情況下就得喂它們吃更營養的東西。

有什麼問題嗎?

人和牛馬吃的也是攜帶的糧食,一旦運輸路程太遠,路上消耗掉了過多的‘貨物’,這生意也就沒法做了。

水運解決了這個問題,不用畜力,而且需要的人也大大減少。相比起運輸的量,人一路上消耗的量簡直不值一提!也是因為此,有條件使用水運時,糧食等大宗薄利型的貨物都會儘量使用水運。

隻是水運依托於自然地理條件,很多時候隻能是陸運的一種補貼......

而現在東部沿海的海運,運力又是普通水運不敢想象的了。

陳嫣給劉徹描述新一代海船的大小,說明這些船如果裝滿糧食大概是多少。最終算了一筆賬,運輸成本低的驚人!至少不會比從國家其他地方調撥糧食的成本更高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