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腦的運算量,與……人力之間本來是沒有矛盾的,但是等級大到這種程度,而智慧程度相差不多的情況下,矛盾自然而然就產生了。
總感覺這樣發展下去,會有一個巨大的變化,之後是好是壞,就很難說了。
紀墨沒有想太多,太遠的未來,他並不能夠現在看到,那麼,現在需要專注的就是對係統製作的學習。
在簡單的概述,又對智慧係統所產生的威脅有所歎息之後,奧薩維斯就給紀墨說起了製作係統的核心來。
這個核心就是不變的中心思想,也是貫穿係統的主線任務。
“如家務機器人,你想要讓它包含哪些家務在內,那些家務就是核心,而流程就是把每一個家務做出分解,然後書寫成程序,進入機器人的芯片之內,成為它運作的標準,如同編寫出一本說明書,讓人按照上麵的指令來操作,如果某一步操作不下去了,有可能是故障,也有可能需要麵對其他的選擇,比如說返回上一步重新操作另一個選項,看看能否走下去……”
這些用話語來說明是很繁瑣的,但真正懂一點兒編程的人都能理解,所謂編程,就是把所有想到的可能的選擇都涵蓋在內,然後讓操作的人能夠做出更優的選擇。
係統比這個複雜一些,就複雜在這種選擇自然而然,比如說那個“簡易模式”,以家務機器人為例,就是把某一個通順的流程直接歸結為簡易模式,然後就可以一個選擇搞定所有。
不再需要在每一個分叉點做出新的選擇,隻需要把這個模式固化下來,家務機器人的動作就能夠更加流暢,而不需要等待更多的指令。
由此可固化的模式還有好多種,可以根據選擇的不同而隨意組合,成為更多的模式供自己挑選。
奧薩維斯通常就會選擇簡易模式,他認為簡易模式最不容易出錯,而這種模式的缺點就是在家務機器人完成這一件事情之前,它不會再去接收新的指令,在這個過程中同時做其他的事情。
不可能一邊掃地一邊擦桌子,也不可能一邊除草一邊還要給端茶遞水,所有的模式固化之後,再有人排列組合,從而形成了機器人的時間表,每到一個時間就做什麼事情,還會根據主人的喜好,會跟主人宛若交談一樣說一些信息,天氣,日程,包括心情之類的日常聊天內容。
還會根據主人的聊天反饋從而更改話題,隻是這種更改很多時候會顯得生硬,不是故意裝可愛,就是故意賣弄深沉,再有就是聽不懂的時候直接按照自己的邏輯思維往下繼續話題。
答非所問那種,就是智能係統的缺點了——無論看起來多麼智能,都難免一些“智障”“智熄”的話語。
如果是智慧係統,就會好很多。
同樣是家務機器人,搭載了智慧係統之後,它會根據主人的喜好來選擇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當主人端起一杯牛奶的時候,它也許會遞過來方糖和報紙,還有可能提醒主人牛奶配什麼茶點最好,同時準備相應的茶點。
聊天的時候,也絕對不會有什麼尬聊的話題,不會在主人說到“你的心情怎麼樣”的時候,來一個“我很好哦”之類的回答,很有可能反問“是不是我的心情要跟你一樣不好”這種更有自我思考性的回答。
兩種的差彆很微妙,是當麵能夠感覺到的,紀墨在奧薩維斯的帶領下,深入體會了兩種係統帶來的差彆。
不得不說,優劣太明顯了。
任何一個人都會選擇智慧係統,哪怕是紀墨這種已經聽過“機械威脅論”的還是難免對智慧係統產生好感。
哪怕他清楚明白這個智慧係統是人為製造的,但,正如放出去的孩子一樣,這個孩子長成什麼樣子,是製作者根本無法插手的。
反而是朝夕相處,有可能養出一個獨屬於自己的忠實“朋友”的主人更有發言權。
這種“養成”一樣的快樂,紀墨隻覺得像是看到了一件原料被精心雕琢成玉雕的過程,那種執掌在手的感覺,恐怕任何人都不敢說不曾有過一絲歡喜的。
不同的是,最初的階段,智慧係統與外界的交互很少,不會產生太多的“自我性”,可到後期的時候,那些表麵上看起來還十分忠誠的智慧係統,真的會十分忠誠嗎?
這就像是將一個人,一個同樣擁有智慧,甚至智慧程度高於主人,很多時候看主人都像是在看愚蠢的猴子的人,把它固定在一個下人,最好也是朋友的位置上,它是真的會甘心做下人,做一個愚蠢的人的朋友嗎?
人會本能地追求同類,追求更好的存在,難道智慧係統所控製的機器人就不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