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王粲,阮瑀的相繼到來,瞬間讓現場的氣氛升到頂峰。如果一開始隻是三五成群,小聲議論,現在則變成這裡一波那裡一波,大聲喧嘩了。楊修不用過多介紹,可謂是後世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典範。王粲跟阮瑀,也不是普通人,兩人在後世都被列為“建安七子”之一。
王粲出身名門,曾祖父王龔,在漢順帝時任太尉,祖父王暢,在漢靈帝時任司空,是當代名士,都位列三公。父親王謙,現在是大將軍何進的長史。可以說,在上一輩,王家絕對不弱於袁家。而王粲本人也相當了得,其詩賦為建安七子之冠,與後來的曹植並稱為“曹王”。
阮瑀雖然身份不如王粲高貴,但能成為蔡邕的學生,自然也是才華非凡。阮瑀非常擅長作文,這個時代的書檄文字,第一個想到的是陳琳,第二個就是阮瑀了。而且阮瑀還繼承了蔡邕音律上的造詣,他的兒子阮籍,孫子阮鹹,在他的基礎上發揚光大,雙雙位列“竹林七賢”。
三位皆是京都的風雲人物,不說官場,至少在文壇,他們絕對是備受矚目的後起之秀!在大部分人眼裡,這三人就是今天的主角,其他都是陪襯,盛名之下無虛士,袁隗最終選定的親傳弟子,必然是三人之一!
伴隨楊修,王粲,阮瑀三位主角的到來,話題自然而然的就轉到了“四小才子”上,三位小才子都已經到了,第四位還遠嗎?
“我說,那個叫孫權的小子,不會不敢來了吧?”
“哈哈,不來那是他有自知之明。”
“沒準人家不是不想來,隻是在家裡尿褲子了呢!”
“李兄,你看這話說的,有理!有理啊!”
“哈哈哈哈。”
“是啊,那個孫權,到底算哪根蔥,也能位列四小才子之一?”
“一個鄉下地方來的,能有多少才學?他家裡的藏書全部加起來,能有我的一半嗎?”
“而且,還是兵家子弟。不是我看不起兵家,但通常兵家人,不都是三大五粗的壯漢嗎?帶兵打仗或許有一手,但吟詩作賦?哈,真是想到那場麵就好笑。”
“他要是敢來,定讓他屁滾尿流,哭著回去!”
“哦?聽陳兄這口氣,是想給那個孫權一個下馬威?”
“這種事自然當仁不讓。說實話,我真想把我那三歲的弟弟找來,免得彆人說我是以大欺小。”
“陳兄敢為天下先,佩服佩服!”
“是嘛,要是處處講理,處處退步,知道的明白我們是謙遜,不知道的還以為那小子真是回事兒了,我一個人的麵子事小,總不能讓人小瞧了我們所有京都才子吧!”
“說的對,楊修王粲阮瑀那群人,礙於身份,估計不好出手,如果連我們都不出手,那可真沒人出手了!說乾就乾,讓他從哪兒來,就回哪兒去!”
“哈哈,仔細想想,四小才子之一被我們踩在腳下,雖然隻是個湊數的,那也是一段佳話嘛!”
“好一段佳話,我正好有詩一首,請各位仁兄評判。”
“衣冠楚楚小兒纖,坐在江東井觀天,不知京都雲壯闊,隻識蛙溏一片蘚。”(長空:我居然也會作詩,我簡直是個天才)
“好詩!好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