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孫策的厚望(2 / 2)

“哈哈哈哈,有點誌氣好不好!我們這一次,就先開一個好頭!”孫策大笑。

此時,不少人也看明白了,孫策這是刻意在培養孫權。隨著勢力範圍的快速擴張,孫策手下需要的人才,隻會越來越不夠用。同樣,勢力範圍的增大同樣也會麵臨今後可能會同時遭遇兩線乃至多線作戰的可能。

假設,孫策一路順風順水,成功打下了荊州,屆時,孫策必然以荊州為跳板,繼續北上進取中原,到時候,江東這邊該誰來管?江東這邊的大小事情,由誰來抉擇?遭遇戰事,又該如何應敵?另外,必要的時候,還必須配合孫策那邊采取軍事行動。到那時,孫策需要的就是一個真正能獨當一麵的二把手了!

雖然目前就談論這個問題,還過於早了點,但很多人也都看出了端倪,至少孫策是有意讓他的二弟孫權,來當這麼個二把手。就看孫權能不能成器,能不能滿足孫策的期許了!

隻是,為什麼是孫權?

這讓不少人心中疑惑。誠然,孫權一直聲名在外,在這次孫策出征江東以前,孫權的名氣甚至還在孫策之上!但孫權那是“文”名,而非“武”名。一直以來,孫家內部都下意識把孫權當成朱治的接班人,認為他將是管理內政的好手,是孫策出征在外,能幫他坐鎮大本營的最佳人選。

何為坐鎮大本營?跟之前的例子不一樣,坐鎮大本營並不是兩麵作戰,而是在大後方調度。好比孫策沒有去打荊州,而是打袁術奪了淮南等地,屆時,同樣是讓孫權管理江東,意義卻是大不相同,隻要前線穩固,那江東就不會遭遇戰事,可謂是實實在在的坐鎮大本營了。

如果說,此時的孫策,因為摒棄了孫靜一脈,又有些不信任孫賁,導致實在沒什麼人可選,那他選擇自己的親弟弟也無可厚非。但彆忘了,孫策可不是隻有孫權這麼一個弟弟,還有一個弟弟孫翊,年齡不比孫權小多少,卻是被公認是第二個孫策。

既然都是從零開始培養,那何不直接培養孫翊?今後兩線作戰,卻有兩個孫策,那天下諸侯,誰還能與孫家為敵?至於孫權,讓他老老實實的主內不行嗎?

可以說,大家不是對孫策準備提拔孫權有意見,而是對孫策居然讓孫權領兵,很疑惑。要知道‘百戰百勝’,意味著孫權不是隻帶這一次兵,他未來可能作為孫家的一大招牌,一直領兵下去!

不提眾人心中如何作想,之後,孫策又吩咐了一些細節,就準備帶兵北上了。

孫策本就是那種雷厲風行的性格,加上這次為了維護自己的人設,自然是在要得到獻帝詔令的第一時間,就帶兵北上去跟陳瑀、呂布合軍,作勢準備攻打袁術,不然的話,如何體現他孫策對大漢的忠貞不渝?

當然,孫策走歸走,也帶走了手下大將,但也並不是真的把這邊完全留給了孫權一人。程普、韓當、黃蓋等聲名遠揚的猛將自然不可能留下,但一些名聲不響,卻非常有能力的年輕小將,孫策卻是為孫權留了不少。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