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要是讓程普、韓當、黃蓋給孫權打下手,那還無可厚非,這些將軍地位再高,畢竟也是孫家的家臣,聽命於孫家的核心子弟,他們自己都不會有任何話說。但吳景就不一樣了,吳景不但地位高,還是孫策跟孫權的長輩,按理說,就算孫權很有主見,明麵上也該是吳景是主將,孫權聽命於吳景。但現在,孫策直接讓吳景輔助孫權,有吳景在都還堅持推孫權當主將,毫不誇張的講,直接是把孫權推到了江東二把手的位置上!
孫權年齡不大,仗也隻打了一場,還是跟山賊打的,前麵那選部侍郎的任命,都還沒下來,如今這跨度,會不會有點太大了呀?
而且,光是二把手也就罷了,就像丞相之於皇帝,那也是二把手,但事實上,這樣的二把手始終都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哪像孫權現在,孫策直接要把他推出去獨當一麵,不得不承認,這樣“雙核”的配置,從古自今,沒有幾個諸侯做到過。
旁人看到了,也不知道是羨慕孫家出了兩個英才呢,還是佩服孫策特彆有容人之量,絲毫不怕自己的地位被孫權給搶了。但不管怎麼樣,孫策這麼做,孫權非常認同,不是因為孫權貪戀權勢,而是這樣一來,能夠很大程度去分散敵人的注意力。
江東如果隻有一個孫策的話,那孫策一死,江東就垮了,敵人勢必會把主意打到孫策身上。但江東除了孫策之外,還有一個孫權的話,死任何一人,江東都垮不了,並且還是不用過度,瞬間能接盤的那種,如此一來,真有人想試圖暗殺,那勢必要兩個同時都殺,難度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可以說,這將阻止絕大多數諸侯派人暗殺的想法。一旦沒了想法,自然也幾乎沒了威脅。
這樣想著,孫權自然是當仁不讓,根本沒有去假意謙虛。你讓我當主將,那我就當主將,哪怕那副將是吳景!
就這樣,孫家未來一段時間的戰略已經定下。由孫策,繼續帶領大軍西拓,攻打廬江,九江,江夏,廬陵等地;與此同時,孫權則帶領少部分人渡江向北,占據廣陵,為未來江東直取徐州,進軍中原,埋下伏筆。
······
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