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天將擦黑,張媽媽在廚房裡忙得熱火朝天,整治出桌美味,寧氏正打發人去傳兒女們過來用飯。
今兒算是個好日子,沈家來人請期,大房嫡長女薑久黎好事將近。
算算這些孩子的年紀,因著崔老夫人三個兒子生得密,間隔不過一兩歲,直接導致薑家第三代的孩子們年齡也相對集中,尤其是嫡出的幾房。
三年內,薑家的婚嫁之事幾乎不會停歇,每年都要操辦幾場,想來也熱鬨,畢竟薑家男孩子多,添人進口的也多,要嫁出門子去的女孩就相對少些。
薑久黎是孫輩第一個出嫁的,嫁的也是門當戶對的人家,聽大嫂說,嫁妝早已備好,絕對塞得滿滿當當,手插不進,整整一百二十八抬,絕不是樣子貨。
女子的嫁妝就是未來在婆家生活的底氣,寧氏腦子裡也開始盤算,久盈的嫁妝是她從有了女兒便開始攢的,到現在為止,除了大件的家具,其餘都是齊全的。
現在開始做家具,有個一兩年功夫便得了,能細細刷上五遍桐油,晾一晾,嗯,三年再將女兒嫁出去,年紀剛剛好。
婆母早在久盈定親時便發了話,公中庫房存了些好木料,幾個姑娘有一個算一個,在這上麵一視同仁,儘可以到了年紀,挑了木料去打家具。
寧氏提前看過,確實是難得的好料,比她在安慶尋得的還好些,既然如此,便用公中的吧。等她再淘換淘換京城裡的好東西,給女兒再添置一二。
既是要高嫁進定國公府,肯定嫁妝上比長房嫡長女還得高些才是,畢竟定國公府是出了名的豪富,前頭還有個當世子夫人的大嫂,嫁妝簡薄可是會讓久盈抬不起頭來的。
公中嫁姑娘的定例,為了公平,崔老夫人不會偏心太過,寧氏也沒指著公中能多出什麼,她是個手裡頭有錢的,自會私下貼補,免得妯娌之間起齷齪。
現下府裡風平浪靜,沒有為著哪一房多占了些針頭線腦起過衝突,寧氏很喜歡這樣的氣氛。幸虧婆母眼明心亮,娶回來的兒媳婦都夠大氣,庶子媳婦便是出身一般,有點小家子氣,卻也是個臉皮薄的,不會乾沒皮沒臉的事兒。
如此可以少去很多麻煩,不用花心思在宅鬥上,她求之不得,錢財如糞土啊,為著點蠅頭小利,搞得家裡烏煙瘴氣可怎生是好。
七八房人共同生活在這方寸之地,說句不好聽的,放屁聲太大,隔房都能聽見的地兒,抬頭不見低頭見,要是總在吃朝食與哺食之前,看到些倒胃口的嘴臉,再聽些陰陽怪氣的話,恐怕要影響壽數。
幸好幸好,薑家上下全是良善之人。
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剛剛坐定,舉箸正準備用餐,就聽外麵來人稟報:“稟三老爺,定國公府小公子求見。”
趙東籬怎麼來了?
京城的習俗,因足夠繁華,豐足之家都是習慣一日三餐的,此時正是用晚餐的時間,如果沒有急事,一般人不會在這個時間點上彆人家來拜訪。
薑文遠急忙放下筷子,匆匆迎人去了。
外書房。趙東籬在見到薑文遠一人前來時,難掩失望。
要不是聽說未婚妻與準嶽父一同外出查訪受害者家屬去了,他怎麼會匆匆趕來薑家,專程將打聽到的消息說與薑文遠。
他本是抱著也許薑久盈會全程參與,一同過來聽聽消息也說不定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