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滿囤叔將製枸杞賣藥鋪的法子告訴族裡後,李貴林想,族人便都瘋了似的全上了山,沒人再顧及滿囤叔建房的事。
本來自己也是要上山摘果子的,獨他爹把他叫了去,讓他每天來給滿囤叔建房。
這讓他百思不得其解:他雖和滿囤叔差不多的年紀,但以前並不相熟——他是他爹唯一的兒子,李氏一族的長房嫡孫,未來族長,他一直是全族的寵兒,而滿囤叔卻幼年喪母,打小就沉默寡言,和誰都不親近。簡單的說:他倆的交情不足以讓他放棄摘枸杞的巨大利益,即便他家上山的人夠,他也可以去沒主的山地裡摘,何況他家的山還沒完全開出來。
所以,李貴林以為,他爹此舉必有深意。
李貴林想了一刻,方慢慢道:“滿囤叔,為人和我想象的不同。”
“他做事極有方法。”
李貴林隻說方法,不說主意,是因為他以為主意,是個人都有,而方法,隻聰明人才能有。
“我覺得他比滿倉叔,”李貴林和自家爹沒啥不能說的:“心正。”
“有擔當!”
其實,李貴林想,他和滿倉叔的交情其實更好一些。
但現在,經過了三爺爺分家一事,他覺得滿倉叔的作為頗讓他失望。他理解滿倉叔的選擇,但還是覺得不夠丈夫——人生在世,隻有和自家兄弟爭地這一條路嗎?
五十六年前,他李家在高莊村可是沒有片瓦。
李豐收聞言點點頭,又問:“還有嗎?”
李貴林想了想道:“很多人,都和我想的不一樣。”
李豐收來了興趣:“那你說說。”
“頭一個是三爺爺。”李貴林說:“我先以為三爺爺和二爺爺一樣,”
“管家管的嚴。”
“但這次,滿囤叔蓋房,滿園叔就頭天跟著三爺爺,來過一次。”
“然後,他再未來過。”
“甚至,今早,滿囤叔到碼頭搬東西,族裡很多人都去了,滿倉叔也去了,隻滿園叔沒去。”
“當時,村裡人都瞧著呢。”
李豐收歎口氣:“你三爺爺氣病了。”
李貴林……
李豐收道:“前兩天,你三爺爺想給地裡追一次肥。他叫你滿園叔下地,你滿園叔不去。”
“說地不是他的。”
李貴林……
“所以說,”李豐收道:“還是你滿囤叔心裡有盤算。”
“寧可住草棚子,也要搬出來。”
李貴林默了一刻,方問道:“我三爺爺到底是咋想的”
李豐收道:“這不是想的問題。”
“比方說,行人走到一個三岔路口,麵前兩條路,一條正路,一條岔路。”
“在路口選擇的時候,兩條路可能隻是毫厘之差。”
“但踏錯路後,再想回到正路,可就難了。”
“而隻要選擇了正路,哪怕步子再小,也能行到目的地。”
“我讓你去給你滿囤叔修房,”李豐收道:“一是他的主意給了全族人、甚至全村人一條生路,他是我們李家的功臣。如果你滿囤叔蓋房,我這個族長都沒表示,那以後,不止你滿囤叔寒心,就是族人,事後也會跟族裡離心。”
“二是讓你以我為誡,不要似我這樣想當然,自以為是。”
“當初你滿囤叔分家,我啊,心裡總想著息事寧人,以和為貴。沒按族規辦事。虧了他。”
“幸而你滿囤叔,心正。”
“即便吃了虧,還是依舊孝敬你三爺爺。說了種薑的事。”
“本來,我們買山頭,是為了種薑。結果沒想到山頭裡的刺棘竟是個聚寶盆。”
“就這幾天,我們族人,家家添了好幾吊的收益。家家都買好了山頭。”
“基本上,有了這些山頭,可保子孫兩代無虞。”
“族裡得了這些好處,我回過頭再想,就想,這麼一個有本事的人,我當初為啥會以為我給他安排個侄子養老就能打發他一輩子了呢”
“我仔細想了很久,結果發現我其實和你滿囤叔,沒啥來往。我對他壓根不了解。”
“相反,我和你三爺爺,三奶奶來往多,連帶你,也是隻和你滿倉叔滿園叔親近。”
“所以,分家的時候,我心裡天然就有了取舍,有了偏頗。”
“我照你三爺爺的意思,分了家。”
“結果沒想到,這吃虧的沒吭聲,占便宜的卻鬨了起來。”
“祖宗說的沒錯,偏頗是亂家之源。”
“貴林啊,”李豐收語重心長地說:“你以後可要把定族規,千萬彆學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