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地麵發生的事(2 / 2)

隨時間推移,幽暗原野開始出現其他小鎮,而最先出現的午夜鎮也成為了午夜城。

卡特琳娜所知道的最遠城市是海峽對麵,主眷大陸的維納不凍港。

陸離也知道那裡。

儘管城鎮範圍相對安全,但並不代表人類找到了對抗怪異的方式:他們隻是站穩了腳跟。

與想象中有所偏差的是,信徒們通常不會強迫人們信仰他們的神。

換種說法,大部分城鎮的教會門檻很高——他們不允許信徒中出現邪念者,要儘可能保持“神靈”的力量足夠純淨。

不過也有教會毫不在意,於是他們的“神靈”變得猶如邪神,血腥,渾沌。這導致一些鎮子覆滅,一些城鎮變得偏向混亂。

儘管教會是城鎮的控製者,但他們並非掌權者:城鎮中,政治與宗教被分隔開。就像是曾經驅魔人與國家的關係——互相依靠,又互相獨立。

教會保障城鎮的安全,發展信徒壯大神靈。政客建造城鎮,保證管理穩定。

因為城鎮外是絕對危險的怪異區,大多數教會隻能勉強保護自己的城鎮,所以分散在大陸各處的城鎮如同孤島,每座孤島都是不同的擁有者。它們法律不同,風氣不同,有時還會相互敵對。

以及一些不為人知的島嶼。

“不為人知”因為多種因素產生。比如知道它的人都已經死了,又或者知道它的人沒法將訊息傳播至外界。對幸存者而言,未知的城鎮與荒野同樣危險。

就像有的島嶼植被茂盛,有的島嶼食物豐富,有的島嶼充滿凶猛野獸,有的島嶼漲潮便會被海水淹沒——

所以這也代表一件事:並不是所有城鎮都友好安全。

而末日後的人們也找到了他們自己的生存方式:適應。

適應無處不在的汙染。

他們依附城鎮生存,種植、打工、捕撈、打獵、清理怪異,換取先令和食物,延緩感染速度讓自己活下去,運氣好的話還能在變成異種前得到居民資格。

成為居民是一項殊榮,人人都想成為居民:那代表將可以在城鎮裡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屋。

但那需要足夠多的代價或者足夠大的貢獻。

大多數努力為城鎮做貢獻的人,在成為正式居民前就被汙染成異種或者怪異了——與怪異接觸導致的汙染遠比食物和水帶來的汙染要可怕。

“如果我能成為居民就不用冒險接清理城鎮周遭怪異的活了。”卡特琳娜歎氣說,將同源物插入眼珠。

她看上去並不失落,或許因為找到陸離有關。

如果陸離真的是純種人類,她得到的貢獻足夠讓她成為居民。

“離這裡最近的城鎮在哪。”

“十三裡外,名字叫螳戈鎮。”

“鎮子和螳鬼有關係嗎?”

“我覺得是種巧合。”卡特琳娜聳肩。“不過教會的人的確經常發布剿滅螳鬼的任務,也許有關係?”

“螳鬼是異種嗎?”陸離問。

“我不知道……但我沒聽過有人成為螳鬼的傳言。而且那種怪物很難汙染人……要麼遠遠擺脫,要麼被它殺死。”

在陸離問之前,卡特琳娜主動說出螳鬼的能力:“下次再看到它們,保持距離,保持安靜,它們看不見不會動的東西。”

“我被追是因為離得太近了,你也是,它們又不是瞎子。”,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