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傻子都能太子,繼承皇位,比如晉朝那位“何不食肉糜”惠帝司馬衷,但瘸子不能,簡直有辱國體啊。
漢王覺得自己的好運要來了,半跪在太子身邊,抱著太子的病足嚎哭起來,“大哥,臣弟真的好心疼啊,如果病痛可以轉移,臣弟願意承受大哥的病足,把臣弟的好腿截給大哥。”
病足就不用了,把東宮給我吧。
漢王哭得傷心,太子還要反過來安慰他,“沒有那麼嚴重,真的,你看我現在好好的,除了腿腳不利索,一切照常,今天中午還添了一碗飯。”
太子甚至還能和漢王開玩笑,“我從小就喜靜不喜動,不喜歡出門,我能在書房裡待一整天。能坐著絕不站著,能躺著絕不坐著,出門喜歡坐轎子坐馬車,就是不想走動。後來胖了,不得已停了車轎,在宮裡頭都是步行,真累啊。現在腿瘸了也好,無論去那裡都可以名正言順坐車轎,父皇不會罵我懶惰了。”
漢王聽了,自行把最後一句話畫了重點:不罵太子懶惰,這個意思是不是已經對瘸子太子死心,要廢了太子,所以不做要求了?
不管怎麼樣,一個瘸子太子對漢王而言是個好消息,堂堂大明,□□上國,怎麼可能要一個瘸子當太子,皇室又不是沒其他嫡子,比如英明神武,英勇善戰的我。
太子:弟弟,你想多了……
漢王這次哭的很爽,心裡更爽,他覺得看似淡定的太子大哥不過是在偽裝堅強,胡尚宮瞞得再密不透風,等你一上早朝必然會暴露,一次兩次瘸腿算你正常,總是瘸腿看你如何向群臣解釋。
然而,太子並沒有打算隱瞞身體殘疾,次日大朝會,太子就在兩個太監的攙扶下,一瘸一拐的上朝。
整個奉天殿,隻有皇帝和儲君太子可以坐著議論朝政,太子的座位就在永樂帝左邊下首的位置。
按照規矩,文武百官先在各自位置上站定,等候帝王到來,太子朱高熾跟在父親身後。待皇帝和太子坐定,群臣、包括漢王和趙王都要對寶座上的永樂帝和太子行君臣大禮。
今天太子搖搖晃晃像一隻企鵝,姿態實在太奇怪了,群臣有些發愣,一時忘記行禮了,解縉等東宮右春坊的官員心知肚明,露出欽佩之色。
解縉見場麵尷尬,便帶頭行禮,“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解縉也是內閣秘書團老大,雖然官居二品,在六部各位一品尚書大人之下,但作為皇帝第一近臣,他在朝廷有些風向標的意思,一呼百應,群臣紛紛醒悟過來,加入行禮隊伍。
“平身。”永樂帝大手一揮,對企鵝太子的異像視而不見,好像這並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情。
太子也是穩如泰山,麵對數不清多少個異樣的眼光,他坦然對視,不慌不忙。
群臣還沒有從震撼中走出來,決定先觀望——看著太子淡定的樣子,可能隻是不小心崴腳了,
漢王看著帶頭大哥解縉出麵解圍,心下深恨。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紀綱冷眼旁觀漢王對解縉暗藏殺機,知道借刀殺人之計已成,接下來就看恰當的時機了。
大朝會散之後,群臣們紛紛議論太子的瘸腿,甚至有人去太醫院打聽消息,太醫得了永樂帝的默許,沒有隱瞞,說太子得了足疾,以後就是個瘸子了。
國儲瘸腿之事掀起軒然大波,請求廢太子的奏折如雪片般飛到永樂帝案頭。
按照慣例,所有奏折除了軍國大事以外,都先送到內閣篩查一邊,最多的時候一天有一半奏折都是廢太子,理由都是儲君不良於行,影響大明形象。
解縉將奏折梗概送到永樂帝那裡,永樂帝隨手翻了翻,呼籲廢太子的大多是武將,也有部分文臣加入。
武將大多都是靖難之役的大功臣,比如淇國公丘福,還有因安南之役而成為永樂朝最炙手可熱的武將、英國公張輔也上書永樂帝,雖沒有明確說“廢太子”,但是用關心的語氣問候太子的身體,還說國儲不穩,會動搖軍心雲雲,暗示換一個靠譜的太子上台。
對於這個局麵,永樂帝並不意外,這和以前東宮之主尚未定下,武將們聲援漢王朱高煦當太子是一樣的,這些人在靖難之役中和漢王結下深刻的戰鬥友誼,立場鮮明。
這些人說自古以來,就沒有不良於行的太子。對此,永樂帝嗤之以鼻:自古以來,還沒有當了皇帝的藩王呢?朕就不當了皇帝嗎?有能力的人,是可以例外的。
永樂帝記下這些人的名字,翻到最後,停下了,這兩人出乎他的意料:一個是他的二女兒,永平公
主,下嫁富陽侯李讓。另一個是三女兒,安成公主,下嫁給了西寧侯世子宋琥。
兩個公主齊齊上書親爹,內容大同小異,說既然太子大哥身體不好,就不要勉強大哥了,讓大哥好好休養身體,不要那麼辛苦。
言下之意,就是要廢太子,讓大哥當了一個閒散的親王即可,大哥瘸了腿,都是累的。
這兩個女兒明顯站在漢王這邊。試問大哥“歇著了”,誰當太子?當然是漢王朱高煦。
靖難之役的將士們擁護漢王,永樂帝可以理解,畢竟他也是馬背上得天下,知道並肩戰鬥時,把性命都交給對方了,由此而生的忠誠和信義是可貴的,漢王可以說是憑自己的真本事贏得這些將士們的尊重和擁戴。
可兩個公主是怎麼回事?
不知不覺中,漢王是勢力都從武將擴大到皇室了?
這讓永樂帝對漢王心生忌憚。
本來永樂帝還像用太子的瘸腿試探一下外麵的反應,讓事情發酵,好看清每個人的立場,可是短短幾天兩個公主都上書了,再這樣放任下去,可能弄巧成拙,割裂臣子和皇室。
還是得用雷霆手段表明皇帝的立場,彆讓那些人有廢太子的想頭。
永樂帝當即傳永平公主和安成公主進宮,都沒見這兩個女兒,也沒教訓她們,直接要兩個女兒去了柔儀殿梓宮那裡,把仁孝皇後編寫的《內訓》抄十遍。
自己生的,總要給點麵子,讓她們曉得分寸就行。
至於群臣上書,永樂帝的處理方式簡單粗暴,所有上書要廢太子的,全部罰了半年的俸祿,並在大朝會發表講話:
“……一國儲君好壞,不在外表,而是內在德行與能力,太子宅心仁厚,勤勉努力,且孝順父母,仁孝皇後生病時,太子求醫問藥,從無懈怠。如今太子雖有不良於行的病症,但瑕不掩瑜。如再有人以不良於行為由要求廢太子的,先去領五十板子。”
永樂帝的雷霆手段之下,朝野終於清靜了,曉得太子雖整天像個不倒翁似的晃晃悠悠,一副隨時要倒的樣子,其實位置穩得很。
太子因禍得福,瘸了腿,東宮的位置卻比任何時候都穩當。每次上朝都由兩個太監扶著,一瘸一拐坐在寶座上,堪稱大明奇景。
作者有話要說:漢王:掀桌,太子大哥又躺贏了!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1320890920瓶;自言自語、覃桑、誰又得到了蒹葭、糖綿綿、至樂、狸貓太子10瓶;揚帆遠航6瓶;我壯漢超萌、yuki5瓶;莫負寒夏2瓶;剪落的長發、提米、xiaoxiao、biubiubiu、娜條小小魚、在追書的西西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