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隻是個打工的(1 / 2)

胡善圍 暮蘭舟 7487 字 9個月前

漢王用放大鏡挑太子的毛病,覺得很容易。但是他很快發現,沒那麼簡單。

前麵筆者曾經講過,當年多疑的高祖皇帝要還是燕王世子的太子處理政務,批閱奏本,來試探朱高熾的野心和能力。

朱高熾“獨取切軍民利病”,且“擇其有大體可實行者報命”,遇到奏本有文字錯誤的,忽略不計。抓大放小,既表現了自己的能力,也讓高祖皇帝放下對自己戒心。

太子這個大胖子早就在半空中走過鋼絲繩了,有經驗,很是謹慎。他曉得帝王最忌諱的就是越權,故這次他監國,涉及軍國大事、重要大臣任免以及外交等國家大事都由內閣先篩選出來,加急送到永樂帝手上,等待批複。

太子嚴格按照永樂帝劃定的權責行事,不越權,不搞事,也不躲事。

如果說漢王是個蒼蠅,那麼太子就是無縫的蛋。

漢王蒼蠅搓手,饑腸轆轆,圍著太子這顆圓滾滾的蛋飛了好久,無從下嘴。

怎麼辦?

瞌睡遇到枕頭,留守京城的錦衣衛指揮使紀綱一直尋找時機,給急的蒼蠅搓手的漢王遞了一個枕頭。

兩人在秦淮河畫舫裡密會。

紀綱說道:”漢王眉頭鬱結,似乎有心事。”

漢王不肯承認,“我是為皇上親征和北方的戰事擔憂,我本想跟隨皇上一起去的,可是皇上不肯,非要留我在這裡拱衛京師。隻要邊關守住了,京城能夠有什麼大的危險呢?我每天在京郊練兵,就像一把刀一樣,磨得再亮,不去戰場廝殺,也是無用。”

紀綱並不捅破,循循善誘道:“殿下莫要妄自菲薄,把京城維護得鐵桶般,皇上才能放心大膽的親征打仗。”

兩隻狐狸互相試探,漢王心中有事,眉毛一挑,“紀大人百忙之中約我見麵,不會隻是喝杯酒吧。”

紀綱笑道:“公務繁忙,浮生偷得半日閒,和殿下喝杯酒,聊一聊最近太子監國,太子勤奮務實,口碑扶搖直上,大家都要忽視太子的病足了。”

一聽這話,太子頓時覺得自己喝的不是酒,而是一杯醋,酸溜溜的,“太子的表現確實出乎意外。”

出乎意外的好,無論是前期繁複的祭祀活動,還是現在處理政務,都無懈可擊。

紀綱讚道:“豈止如此,太子還黑白分明,不念私情呢。禮部尚書、兼東宮左春坊學士李至剛的嶽父犯了罪,去送禮說情,最後判決書下來了,補償了一些銀錢,李大人的嶽父脫罪。那苦主不服,擊鼓鳴冤,區區百姓,豈是一品尚書大人的對手?被李尚書強壓下去,不過禦史台那邊有個小禦史上了奏本,參了李尚書。”

“太子看到奏本,當即把李李尚書叫過去,也不管李尚書是老師了,好一頓訓斥,弄得李尚書沒臉,隻是禮部尚書是朝廷重臣,太子監國,也不能處置他們,隻得將奏本封存,送到北方去,由皇上處理。”

東宮左右春坊的學士都是太子的老師,這個老師的身份隻是兼職,他們都有主業,比如東宮右春坊的學士解縉,就是內閣的第一秘書,永樂帝的智囊團首領。李至剛是禮部尚書,也是東宮左春坊的學士。

漢王聽了,大喜過望,“這是什麼時候發生的事情?”

紀綱:“就在上午。”

漢王又問:“李尚書的嶽父真的犯了罪?”

紀綱似笑非笑,“李尚書早就上下打點好了,殿下覺得這個案子還能有什麼證據嗎?”

混到六部尚書,一品大員,早就修煉成精了,屁股都不乾淨,隻要不是什麼驚天大案,李至剛尚書的位置穩當的很,不會因為區區一個禦史彈劾就丟官。

所以這個案子翻案是翻不了的,關鍵證據早就沒了。

就像當年胡善圍堆了兩座銀山,千金散儘,把範宮正沉船的證據交給建文朝的刑部尚書暴昭,暴昭以名譽發誓,破案到底,背後卻不了了之。

公正,權術,官場上並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一片灰色地帶。

禮部尚書李至剛有才華,曾經和解縉一起修過《太/祖實錄》,否則他也不可能被選為東宮左春坊學士,給太子當老師,和太子有師徒的關係。

在講究尊師重道的時代,太子這樣做,可謂是大義滅親了。

漢王腦子轉的飛快,“皇上規定,太子傳喚大臣時,必須至少成雙成對,同進同出,不準單獨召見,當太子斥責李尚書的時候,誰在場?”

紀綱說道:“內閣大學士、右春坊學士解縉,還有左副都禦史劉觀。”

由此可見太子之謹慎小心,嚴格準守程序,傳喚大臣規定最少有兩人在場,他不會掐著兩個人,往往會安排第三個人,以防萬一。

解縉既是內閣大臣,也是東宮的老師。劉觀是都察院左副都禦史,都察院類似現在的中/紀/委,負責監督百官,尤其是大官。

都察院最大的官是左都禦史,類似中/紀/委書記,劉觀是左副都禦史,相當於中/紀/委副書記。所以太子斥責李尚書時,解縉和劉觀在場最合適不過了。

紀綱“說著無心”,好像隻是隨便聊一聊,八卦而已,漢王卻聽者有意,他用放大鏡觀察,恍惚覺得眼前的蛋有了一個裂縫,興奮得蒼蠅搓手。

解縉是東宮的死忠了,他一句“好聖孫”,是朱高熾得封太子的“罪魁禍首”,也是漢王的眼中釘,肉中刺。

但是劉觀……劉觀本身就是個左右逢源的不倒翁,可以爭取一下的。

漢王心生一個一箭雙雕之計。

且說永樂帝在親征途中處理國家大事,其中彈劾禮部尚書李至剛的奏本就在其中。

永樂帝親征,朝中大臣都是他精心挑選出來的,水至清則無魚,人品不可能都那麼純潔無暇,但都是能臣,特彆能乾事。

永樂帝看到奏本,以及附錄裡太子訓斥李至剛,心下不悅。太子沒有處置禮部尚書的權限,可以給予口頭警示批評,但是,永樂帝覺得太子僅憑禦史的奏本,都沒有核實事件就把李至剛訓了一頓——還是當著解縉和左副都禦史劉觀的麵,覺得太子還是急躁些。

永樂帝回複太子,把他給太子監國製定的核心價值觀畫了幾句重點: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