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慈收回了自己右手,看著眼前少年,沉默了下,緩聲道:
“這一門般若掌,創於本寺第八代方丈大師,你要每日裡勤修苦練,不可荒廢……”
“弟子明白。”
圓慈頷首,繼而便一步踏出,身形閃動,已經出現在了十數米之外,頷首示意王安風呆在原地,自己則從容將僧袍袖口卷起,在原地裡,將這以門掌法施展開來。
初時平淡,似極通透,卻並未展現出其他諸如剛猛浩大的意境,自平淡之中,隱見不凡,口中則配合每一招每一式,將掌法中奧妙法門儘數闡述,他拳掌之功極為高深,純以拳腳論,堪稱震古爍今的一代宗師,此時傳授關門弟子,自然儘心儘力,縱然是常人難以領會處,亦剖析地清楚明白。
如此一連使了數遍掌法,僧人方才緩緩收回了氣勢。
他所修行境界,乃是八部般若中第二品,金剛般若,論其剛猛浩大,已不遜於金剛偉力,此時隻為了不對王安風產生影響,故而將自己的拳術風格強行壓製,這數趟拳法使來,須得要強行克製住自身本能,頗為難熬,精神上竟然有了些微疲憊之感。
再抬眼去看,發現王安風已晉入了物我兩忘的境界,心中頗感安慰,雙手合十,以少林獅子吼的法門開口,不以攻敵,隻以其微妙處的功夫,做佛門雷音,震蕩雜念,以助王安風體悟拳勢,口中誦道:
“如或長夜不安,心念紛飛,如何懾服?卻將紛飛之心,以究紛飛之處,究之無處,則紛飛之念何存?返究究心,則能究之心安在?”
“能照之智本空,所緣之境亦寂,寂而非寂者,蓋無能寂之人也,照而非照者,蓋無所照之境也。境智俱寂,心慮安然。外不尋塵,內不住定,二途俱泯,一性怡然,此一句便是般若掌真傳武功,切記切記。”
王安風無意識間被雷音震蕩,將拳勢精妙處印刻在了意識深處,遠處少林銅鐘被圓慈氣機牽引,轟鳴作響,便有厚重鐘鳴之音於山巔回蕩,洗滌俗念,以這銅人巷處為中心開始,偌大少室山上天穹,雲開霧散,一片明淨,雲霧氣浪,如同波浪般湧動向遠方。
一枚落葉因之而動,乘風而起,飄飄揚不知其遠,即將墜落深淵的時候,卻又被一道柔和氣勁牽引,落入了一隻修長手掌之上。
青衫文士隨手把玩這落葉,體悟到其上尚未散儘的佛門意境,嘴角微有挑起。
嗬……般若掌。
五指微鬆,複又慵懶靠坐在竹椅之上,任由那落葉飄墜山崖,落入山腳溪流之中,蕩起了清淺漣漪。
般若掌,少林七十二絕技中三大掌法之一,其精深微妙,不如須彌山掌,須彌山掌遠近如意,能蓄力於虛,掌藏須彌,而若論剛猛,亦在金剛掌力之下,大金剛掌剛猛異常,如金剛出掌,能夠隔空打出淩厲之極的掌力。
但是佛門第一既不是那微妙精深,似剛實柔的須彌山掌,也不是至陽至剛,渾厚淩厲的大金剛掌,而正是那平淡尋常,如老僧講經般的般若掌。
隻因為其掌力越練越強,招數愈練愈純,學無止境,需至剛至滿頓悟為至空,方得終成,而若論巔峰,自古至今,從未有哪一位大師敢說自己真的將這一門掌法的威力推到了巔峰境地。
佛法無邊,人心智慧有小品般若,有大品般若至八部般若,無窮無極,以武道闡述佛理,佛理既然無邊,掌法之力,亦無窮儘。
……………………………………
這一日修習般若掌,因為王安風已經有了少林武功的根基,而且根本內功也是少林寺輕易不傳的絕學,因而上手極快,隻花費了四五個時辰,便學得了其中五掌。
其招式既已極為精妙,更擅長於勁氣變化,在近身纏鬥與淩空掌力上都有極不俗的技巧,遠不是之前所習少林長拳所能夠比擬。
之後王安風在這少林寺中小睡了數個時辰,以恢複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