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江南府翻山越嶺來到咱們郡上,路中遇見好多此種樹,有些人家也在家附近種植,他們告訴我說,劍麻可以用來製麻,但這個麻卻織不了布做不了衣服,他們都拿來編繩子。”
“是這樣的,附近的井繩基本都是劍麻編織,這是在咱們這個地方,往海邊去,船上的纜繩帆繩也都是劍麻取出的麻料所編,極為耐用。”潘廣淩隨著卓思衡走上前去,撫摸劍麻直刺天際的劍葉,“聽說潮平郡處還有人將它編作漁網和包貨的篷布,總之用處是很多,隻是在我們山裡,便隻能掛在山民的房屋外拴點臘肉、吊在井上用作轆轤繩索了。”
卓思衡似乎在思考,過了一會兒才開口道:“待何大人歸來後,我要你親自為我做一件事。”
總算有能幫上卓思衡的地方,潘廣淩立即站直鄭重道:“彆說一件,一百件事我也會替大人辦到!”
“大人回來後,你再去約見宋蘊和,讓他來窯廠同我一敘,你就說,他最想要的東西,我有辦法替他得到。”
……
一天的奔走,卓思衡是真的累了,他終於回到自己府上洗了個通透的澡,將勞累至極的肌肉都泡軟後,手腳並用爬出木桶,靠坐了好一會兒才有力氣整理。
果然越是繁瑣的事務就越是折磨。
不過眼下的成效也不賴,他沒有白白辛苦。
這些日子光顧著政務,書信和邸報都沒功夫看,卓思衡雖然困極累極,但還是堅持強撐到書房去,回了幾封帝京和杏山鄉的來信。
唯獨家中慧衡的再度來信令他躊躇不定。
距離上次收信也不過幾日,慧衡再次來信必然是有要事,拆看後果然如此。慧衡將那日禪月庵中得遇宣儀長公主與羅元珠之事一五一十告知,又說出了心中的疑惑和徘徊之意,此書她不知該不該編,應承還是拒絕,請兄長為她分析論斷,最後謀定。
卓思衡知道,慧衡不是沒有自己主見的人,她之所以這樣詢問自己,是擔心她的選擇影響自己的仕途和家中的命運。
而這件事,確實足夠意味深長值得玩味。
卓思衡取紙提筆,開始了洋洋灑灑的回信,他先是給妹妹分析了這件事的既得利益者是宣儀長公主和羅貴妃,她們一個希望增加自己的政治話語權,一個想要增加自己的政治影響力,她們一拍即合,此次良機再好不過。然後又加上對朝中局勢的評論,倒也不能武斷確定此事羅貴妃有爭儲奪嫡之嫌,畢竟趙王目前連自主進食都還做不到,年齡太小,太子過了人生的一道坎兒後,終於開始長進,目前讓皇帝也還算滿意,羅貴妃大概隻是希望妹妹能有更多的勢力支持,來作為她們家兩姐妹的政治籌碼。最後,他還點撥妹妹道,此事並不蹊蹺,然而最終會攀扯甚多,要知道許多人會借助此事想要攀附長公主與羅貴妃的關係,讓自家女孩加入,局勢就會變得難以收拾,或許還會引發新的變動,那這樣一來,妹妹想參加的初心便被辜負,還會惹上令她神傷的麻煩,尤其這個主意還是她出的,雖然很好,是個有益於自身又能惠及多人的點子,但如果真到了後續難辨的時局,恐怕會被人拿來做文章。所以擇事還得慎之又慎。
他寫了足有十幾頁信紙,落筆再看,卻沒有方才直抒胸臆的痛快,隻覺得口中和心底都是一樣的苦澀。
在這個時代,妹妹和自己是不同的。她沒有入仕的機會,好不容易得到如此展才揚名不負平生所學的機會,卻因諸般政治利益糾葛不得不放棄。
憑什麼?
卓思衡重重將筆一摞,胳膊支抱住腦袋,抵於桌上。
憑什麼要這樣?他這個哥哥豈不是太沒用?事事隻會讓妹妹小心謹慎,卻教她錯過如此的天賜良機,自己當初答應父母的事又真正做到了幾分?
窗外風雷湧動,瑾州山地氣象驟變是常有之事,怕是要有豪雨將落,卓思衡深吸一口氣,起身去關窗,第一次發現原來瑾州本地的房屋屋簷都要長出帝京的民居一些,好教順風之雨不得入窗居之內擾人清閒。
他站在窗前許久,直到第一滴雨落下,他醍醐灌頂一般,重重才將窗戶關上,一顆心撲棱棱亂跳,隻道,我不就是該做這樣的屋簷這樣的飛窗,待到風雨來時,替屋內的家人遮風擋雨麼?怎麼能讓家人反過來為我做這簷這窗,天底下沒有這樣做人哥哥和家長的道理!
思路猶如也被電閃雷鳴穿透,已是無比清晰,卓思衡回到書案前,將之前那十幾張寫好的回信撕了個粉碎,重新提筆,再書再寫……
帝京,卓宅。
慧衡拿到大哥的回信,心底十分惴惴不安。
她寄出去信後便後了悔,心道哥哥在地方必然政務繁忙,我卻如此拿自己的事叨擾,豈是做妹妹的道理?然而此事除了哥哥,再無人能為她點燃這盞照透寒夜之風燈。
於是隻好枯坐苦盼,直至今日,等來回信,握在手裡卻不敢拆看。
這封信實在太薄了,薄得讓人驚心。
要知道哥哥最是絮叨話多,素日裡家書哪次不是厚厚一遝?小到米麵是否足夠與仆人月俸是否發完,到再悉衡去書院的添減衣物與自己日常吃藥的叮囑都能寫出半頁,更彆提還得問幾句佟師沛與趙蘭萱夫妻感情如何有沒有吵架,趙霆安的舊傷有沒有因節氣複發,三嬸和苓笙如何,老師的舊疾有沒有複發,佟伯父又跟他兒子動氣沒有等等等等……總之就是事無巨細,恨不得麵麵俱到。
可這次,信輕得像片羽毛。
慧衡知道,許是自己這樣問令哥哥生氣了,要知道此事縱然機會難得,卻帶有一絲不明的險意,她多少有些明知故為,若是真的人生第一遭被兄長訓斥,她也是自找活該。
帶著忐忑又自責的心情,卓慧衡拆開了大哥的回信,果不其然,裡麵隻有一張紙,上麵隻寫了一句話,再無多言。
然而她卻愣住了,連眼淚不自覺落在紙上都未曾發覺。
卓思衡的回信隻有寥寥二十四字:
“欣之所遇,展才揚名;放手而為,無需瞻顧;刊見天下,兄長殷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