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木川一戰,很快傳回國內。
福建那邊,雖然梅殷從兵力和戰略縱深上,都比不過大明平叛兵馬,但誰也沒料到,梅殷竟然強大若斯,竟然一直堅守著福建。
這其中還遭遇了大田之敗。
大田,朱高燧被圍困之後,徐輝祖單槍匹馬,帶著幾個扈從以及擔任謀士的黃觀,從外圍找了個地方殺入大田。
和朱高燧彙合之後,很快說服朱高燧。
不突圍。
而突擊。
其實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大田被圍困的明軍兵力,約莫三萬左右,而梅殷用來圍困的叛軍,其實也就五萬不到,隻不過占據著地勢,是以便優勢儘顯。
而朱高燧因為忌憚,沒有在第一時間選擇突擊,導致糧草耗儘,這才陷入絕境。
徐輝祖到來之後,立即果斷執行。
所有兵馬孤注一擲,將剩下的口糧一頓吃儘,酒足飯飽之後,動員所有士卒,說這一戰不為大明而打,是為你們自己。
隻有殺出去,才能活著。
被圍困了許久的士卒一聽,悲哀之中看見了希望,有道是哀兵必勝,於是在徐輝祖的率領下,盯著一個方向猛攻。
勢不可擋。
這一突擊,立即將叛兵的計劃打亂,叛軍負責圍困朱高燧的是從京營跟隨梅殷來到福建的林元,有些眼光,很快看出了徐輝祖的意圖:
不止是突圍。
徐輝祖的意思,是突擊之後打破包圍圈,短暫休憩,然後以戰養戰,直奔後方空虛的泉州,如此一來,梅殷和順天帝將直麵兵鋒。
林元無奈,隻能選擇將所有兵馬收攏起來,然後阻擊徐輝祖。
可惜,被徐輝祖大敗。
當然,也不能說大敗,在突擊戰中,徐輝祖和朱高燧麾下的兵馬損失慘重,隻能說這一來一回,雙方在大田之戰上,站在了同一起跑線。
同時,朱高煦從江浙一帶進入福建。
朱能率領兵馬亦進入福建。
增援的天子親衛軍在武安侯鄭亨統率下,同安侯火真輔佐,很快和朱能形成戰略配合,建立出一條寬長的進攻線路。
福建頓時四麵楚歌。
直到這時候,梅殷才徹底展現出他身為儒將的能力,坐鎮泉州,臨危不亂,軍令連下,奇謀迭出,三十六計接連施展,在明軍擁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叛軍竟然不失一城一地。
話說回來,叛軍很少據城而戰。
大多是根據福建複雜的地形采取遊擊戰,擁有地利和人和的叛軍,竟然以微弱兵力,和大明平叛兵馬陷入拉鋸戰中。
這對梅殷是有利的,也是不利的。
有利的一點,這讓全國其他地方的建文舊臣看到了希望,若是再持續一些時候,沒準其他地方的建文舊臣揭竿而起,便會有星火燎原之勢。
但也是不利的。
因為福建隻有那麼大,民間的糧草隻有那麼多,長此下去,梅殷的兵馬將陷入後勤危機,沒了糧草,還打什麼仗。
不過梅殷並不絕望。
因為他知道,隻要自己再取得一場大勝,那麼全國其他各地的建文舊臣,絕對會有人起兵響應自己,屆時局勢就會反轉。
而且梅殷深知,朱棣現在在北方,要抵禦韃靼的入侵,朱棣絕對沒有更多的兵力來平叛了。
但是,榆木川大勝的消息傳回國內後,梅殷坐不住了。
他知道不能再等。